桃仙機場簡介
沈陽桃仙國際機場(ICAO機場代碼:ZYTX;IATA機場代碼:SHE),建于1988年,位于沈陽市南郊的桃仙鎮,距沈陽市中心20公里。是中國一級干線機場,中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東北地區航空運輸樞紐。同時為遼寧中部沈陽、撫順、本溪、鐵嶺、遼陽等大中城市的共用機場。
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共有三座航站樓,設計年旅客吞吐量2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2萬噸,其中T1航站樓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設計年旅客吞吐量為180萬人次;T2航站樓建筑面積為7萬多平方米,設計年旅客吞吐量為606萬人次;T3航站樓建筑面積24.8萬平方米,設計年旅客吞吐量為1750萬人次。
1號航站樓桃仙國際機場T1航站樓啟用于1989年4月,占地1.8萬平方米,設計年吞吐量90萬人次,高峰小時旅客吞吐
能力1500人次。2001年,隨著T2航站樓的投入使用,T1航站樓便停用至2007年。2007年,隨著客流量的增多,T2航站樓就已趨于飽和狀態,為滿足客流量的需要,桃仙國際機場便重新啟用T1航站樓。2009年,機場對T1航站樓進行了改造,改造工程總投資共計6500萬元,改造后的T1航站樓,增加4部登機廊橋和7個機位,并設計190米長的連廊與T2航站樓相通,年吞吐能力可提升至180萬人次至250萬人次左右。改造后T1航站樓共有三層。一樓設有東、中、西三處入口,西側設置了出港旅客行李柜臺,可辦理辦理行李托運,東側區域設置了進港行李專區,可辦理行李提取業務。二樓北側為旅客隔離候機區。2009年,在進行改造工程之時,機場將T1航站樓定位在低成本運營航站樓。春秋航空因其票價便宜,需要低成本運營。T1航站樓正適應了這類航空公司的需求,春秋航空公司成為首家進駐T1航站樓的航空公司。
2號航站樓桃仙國際機場T2航站樓于2001年12月啟用,占地6.68萬平方米,東西長513米,南北進深86.4米,屋架最高點37米,設計年吞吐量606萬人次,高峰小時旅客吞吐能力2760人次。航站樓內部設有國際進出港設有邊檢通道共24條,安檢通道5條;國內進出港設安檢通道8條.樓內配有9個貴賓室。航站樓主體為傘式支撐的大跨度鋼架和鋼柱,外圍大面積使用玻璃幕墻。T2航站樓由中國民航總局、遼寧省和沈陽市共同投資建設,于1999年4月8日舉行奠基儀式,2001年11月29日順利通過了中國民航總局的驗收。2007年,T2航站樓使用情況已趨于飽和狀態。
3號航站樓T3航站樓占地24.8萬平方米,由主樓和兩個指廊構成。航站樓設計年吞吐1750萬人次。航站樓采用U型設計,進深120米,主樓陸側面寬360多米,空側弧線部分長度650米,指廊部分長度200米。航站樓1層為旅客到港層。在旅客到港層中,設有10個行李分揀轉盤以供旅客提取行李。10個轉盤為9套設備,其中7套轉盤設備供國內旅客行李提取廳使用,2套轉盤設備供國際旅客行李提取廳使用,國內行李提取廳設6條行李提取轉盤并預留3條;國際行李提取廳設2條行李提取轉盤并預留1條。航站樓2層中央位置設有5個辦票島并設置20多個自助辦票機。在5個辦票島中,北側的3個為國內辦票島,南側的2個為國際辦票島,可同時提供100個柜臺為旅客辦票。
辦票島南北兩側分別是國際和國內安檢通道。出境旅客辦票之后需要通過出境聯檢區,走檢驗檢疫、海關、邊檢、安檢四關后才能登機。各項檢查結束后,出境旅客可到指廊候機廳內候機。候機廳內配有免稅店、餐飲區、吸煙室、母嬰候機室等。
通航航點截至2011年底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共有運營中航線119條,擁有國內航線99條、國際及地區航線20條。通航城市72座,其中國內城市53座,國際及地區城市19座。。有20余家合作航空公司。國際及地區航線通往臺灣、日本、韓國、德國、法國、俄羅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