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機場簡介
衢州機場始建于1933年,由于當時國家經濟狀況進展緩慢。1937年淞滬會戰和八一四空戰后,衢州的戰略地位陡然上升,在極短時間內搶修完成并用于中華民國空軍軍機起降。1938年日軍占領杭州后沿浙贛鐵路南下,為阻止日軍奪取衢州機場進犯內地,國軍破壞了機場并納入陸軍防線的一部分。隨著日軍在浙江中部一帶停止前進,衢州機場于1939年1月被重修以容納國軍飛機。同年6月,空軍第十三航空總站在衢州機場成立,統轄附近前線機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國軍于41年底擴建機場以供未來中美聯合對日作戰所需。1942年4月美國陸軍航空隊詹姆斯·哈羅德·杜立德率領B-25米切爾型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空襲東京時,亦計劃以衢州機場作為備降點,但因天氣原因降落失敗。機組棄機逃生后得到當地民眾救助。
因為衢州機場為太平洋戰爭后距日本本土最近的盟國控制下的大型機場(當時蘇日保持中立),故倍受交戰雙方重視,中日兩軍圍繞衢州機場展開一系列的戰役。1942年日軍發動浙贛戰役,6月3日,國軍在撤退前破壞衢州機場。日軍占領后立即修復機場供軍機起降。8月日軍放棄衢州東縮至東陽金華一線,機場再度被破壞,并由國軍重修。
1939年6月,升格為中華民國空軍第十三總站,管轄衢州及玉山,麗水,建甌三處前線機場
1941年冬珍珠港事件后,機場開始大規模擴建,以備未來美國陸軍航空隊使用。
1942年6月3日,衢州機場被日軍占領。
1954年4月22日,駐衢機場高炮51營擊落擊傷侵入螺旋槳戰機各一架。
1956年6月22日午夜至23日凌晨,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12師34團團長魯珉駕駛米格-17戰斗機從衢州機場起飛,在江西省廣豐,上饒地區擊落了臺灣的中華民國空軍侵入大陸的B-17轟炸機一架,首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防空夜間擊落敵機的戰例。
1998年4月27日夜,駐衢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29師兩架殲-7D型戰斗機在進行夜航訓練時相撞墜毀,長機(25106)飛行員彈射逃生,僚機(25007)飛行員殉職。
1993年,衢州機場開通民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