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貢區,是江西省贛州市的市轄區,是贛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是中國重要的鈷鎢冶煉基地。章貢區位于江西省南部、贛州市中偏西北部,介于東經114°46′40”-115°3′40”,北緯25°40′16”-25°58′56”之間。截至2014年底,章貢區總面積591平方公里,總人口67萬。
章貢區境內河流有章江、貢江,交匯合流為贛江。贛州老城區處于低山、丘陵與章江、貢江、贛江的環繞之中,有“千里贛江第一城”譽稱。
章貢區境內山脈被章、貢、贛三江截為東、東南、西北三部分,分屬武夷山脈、九連山脈、羅霄山脈余脈。全境有群山作屏障,中部有三江滋潤土地。
章貢區早在40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自古以來,贛州古城是溝通贛、湘、閩、粵的江南重鎮。境內有名勝古跡游覽地400余處,有“宋城博物館”之譽。其中有八境臺、郁孤臺、古城墻(是獨一現存的宋代磚城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天巖石窟等。1994年贛州市章貢區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行政區劃
編輯
贛州市(縣級)(1980年-1998年)
1987年,恢復設置市水上辦事處。1987年4月5日,沙石鄉、蟠龍鄉改設沙石鎮、蟠龍鎮。1989年11月23日,設立蛤湖、龍埠二鄉。
1993年11月17日,撤銷水東鄉,設立水東鎮。1997年6月5日,設立黃金街道辦事處。贛州市轄5個街道、3個鎮、6個鄉:解放街道、贛江街道、南外街道、水上街道、黃金嶺街道、蟠龍鎮、沙石鎮、水東鎮、水西鄉、水南鄉、湖邊鄉、沙河鄉、蛤湖鄉、龍埠鄉。
1998年8月5日,撤銷湖邊鄉、水南鄉、沙河鄉,設立湖邊鎮、水南鎮、沙河鎮。1998年8月5日,將南外街道辦事處分設為東外、南外街道辦事處。
1998年12月7日,撤銷水上辦事處,將其所轄交解放街道辦事處。
千年宋城,魅力章貢章貢區
2000年,章貢區轄5個街道、6個鎮、3個鄉。
2000年12月8日,撤銷水西鄉,設立水西鎮,鎮政府遷至赤珠嶺。2001年3月2日,撤銷龍埠鄉,劃歸沙石鎮;撤銷蛤湖鄉,劃歸湖邊鎮。截至2014年底,章貢區總人口67萬人。
2004年底,章貢區轄5街道7鎮。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日前決定將湖邊鎮的建制劃入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管轄。轄4個街道、5個鎮。
2012年末,章貢區轄5街道、9鎮,有56個居委會(社區) 、99個行政村。其中,黃金嶺街道、蟠龍鎮、湖邊鎮、潭東鎮、潭口鎮由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治理;章貢區實轄水東鎮、水南鎮、水西鎮、沙石鎮、沙河鎮等5個鎮和解放街道、贛江街道、南外街道、東外街道等4個街道辦事處,共57個行政村、 48個街道社區居民委員會和12個鎮轄居民委員會;下設809個居民小組,513個村民小組。
2014年2月25日,原南康市潭東鎮、潭口鎮劃歸贛州市章貢區管轄。
地理環境
編輯
地貌
出口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章貢區屬低山丘陵區。地勢由東南、西北向中部傾斜,略呈馬鞍形。東南、西北高,為丘陵山地,中部平緩,為河谷平原。最高點為峰山,海拔1016.4米;最低點在水西鎮白田村西部田塅,海拔93米。
章貢區境內山脈被章、貢、贛三江截為東、東南、西北三部分,分屬武夷山脈、九連山脈、羅霄山脈余脈。全境有群山作屏障,中部有三江滋潤土地。
水文
章貢區境內河道屬江西最大河流-贛江。東源貢江,西源章江相匯于域區北部始稱贛江,而后北流,縱貫江西省,境內河段長14.8千米,寬300~750米,流域面積478.78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一級河章江,源出崇義縣聶都山,流經大余、南康、納上猶江后,由南康市入境,至市區北部與貢江匯合為贛江。境內河段略呈倒“幾”形,長28.97千米,寬200~300米,流域面積270.62平方千米,自然落差8米。年徑流量62.32億立方米。一級河貢江源出贛閩邊境的石寮崠,經瑞金、會昌、于都、贛縣入境,于市區北部與章江匯合為贛江。境內段長11.9千米,寬400~600米,流域面積111.2平方千米,自然落差8米。年徑流量216.9億立方米。
氣候
章貢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均氣溫19.4℃,無霜期286日,年均降水量1494.8毫米,年均日照1888.5小時;冬盛行偏北風,夏盛行偏南風,年均風速1.9米/秒,適宜各種生物繁衍生長。
自然資源
編輯
土地資源
章貢區有土地面積591平方千米。
森林資料
森林資源主要有防護林6852公頃,特種用途林9866公頃,用材林850.1公頃,竹林94.5公頃,經濟林433.5公頃,薪炭林281.6公頃,活立木蓄積量99.2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5.16%。野生植物有黃竹、樟、松、榕、杉等70多科300余種,以及黃枝子、女貞子、車前草、薄荷、金銀花等中藥材300余種。
動物資源
章貢區魚類資源主要有草魚、鰱魚、鳙魚、青魚、鳡魚、鯽魚、鯉魚、羅非魚、埃及塘虱魚等14科40余種。主要畜禽有贛州白豬、長白豬、黃牛、水牛、“辛地紅”雜交黃牛、山羊、兔、本地雞、鴨、鵝等。野生動物主要有鷓鴣、雉、白鷺、獐、麂、貍、野豬、穿山甲、蛇等9種。野生種子植物212種。
水資源
章貢區水力資源豐富。多年平均經流總量為280.25億立方米,其中境內水流量3.15億立方米,過境水量277.1億立方米。因降水量時空分布不均,造成徑流量年內分配差異大,給水資源開發利用帶來困難。境內水能理論蘊藏量5.7萬千瓦,平均理論水能密度116.7千瓦/平方千米??砷_發利用水能資源為5500千瓦,占理論蘊藏量的9.7%。
礦藏資源
至2011年,章貢區境內已查明鎢、錫、稀土、銅、金、銀、鉛、鋅、石灰石、螢石等礦產18種,包括非金屬礦產9種,金屬礦產9種。其中鎢、錫被開采的礦點有多處,形成開采規模的有筆架山礦區,礦化面積1.4平方千米,有礦脈44條。
人口
編輯
2005年底,章貢區總人口47.8萬(不包含黃金嶺街道、蟠龍鎮人口)。
2012年末,章貢區戶籍總人口463127人,總戶數為136259戶,平均每戶3.39人,總戶數比2011年減少1150戶;其中,非農業人口334989人,占總人口的72.3%;總人口中:男性233875人;女性229252人,男女性別比為1:0.98人,出生人口6210人,人口出生率10.08‰,自然增長率5.82‰;遷入人口6942人,遷出人口10245人,遷出率22.1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085人。
章貢區常住人口中漢族526100人,占章貢區常住人口99.30%。有散居的少數民族27個,分別是畬、回、滿、蒙古、藏、維吾爾、壯、苗、彝、布依、朝鮮、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高山、水、納西、土、仫佬、撒拉、仡佬、錫伯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為3682人。
2014年底,章貢區總人口67萬。
交通
編輯
航空:章貢區是中國支線航空發展試點城市,按照4D級設計建成的贛州黃金機場已開通至廣州、上海、廈門、深圳、南昌、北京、南寧、成都、昆明、武漢、??诘任迨鄺l航線,是華南最大的支線航空樞紐。
鐵路:京九鐵路、贛龍鐵路在章貢區形成十字交叉,贛龍鐵路、昌吉贛鐵路客運專線、贛深鐵路客運專線和贛韶鐵路復線以及贛井鐵路等。
公路:贛州環城高速公路、G76廈蓉高速公路、贛韶高速公路、瑞贛高速公路、贛南大道等。
港口:贛州港。
經濟
編輯
2014年,全區生產總值262.99億元(不含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同比增長11.4%(增速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個百分點,總量與增速均完成了年初計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6億元,同比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96.14億元,同比增長13.1%;第三產業增加值162.49億元,同比增長10.6%;相比去年同期,三次產業結構由1.8∶36.9∶61.3調整為1.7∶36.6∶61.7。
第一產業
2004年,章貢區率先在江西省取消了農業稅。2006年上半年,實現農業增加值15598萬元,同比增長1.8%,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267元,同比增長10.17%。
2006年,章貢區實現農業總產值4.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50元。農業產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快速發展,章貢區已形成蔬菜、畜禽兩大農業主導產業和花卉苗木、芋頭、食用菌、無籽西瓜、特種養殖五大區域特色產業,培植年產值300萬元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0多家。以寶葫蘆農莊為代表的生態旅游農業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第二產業
章貢區擁有冶金、機械、造紙、化工、醫藥、食品、電子等29個工業門類。形成了有色金屬冶煉、機電制造和現代輕化紡等三大主導產業,培育了華勁紙業、逸豪優美科、虔東實業、贛發集團等一批優秀重點工業企業。稀土冶金產品、鎢化工產品、鎢絲、氣壓機、膠印機、機制紙、皮革制品、精細化工產品等遠銷海外。工業經濟主要指標在2003年實現三年翻番的基礎上,2005年再實現兩年翻番,工業經濟已成為推動章貢區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連續多年獲江西省工業崛起獎和江西省十強工業縣(市、區)稱號。
沙河工業園獲評江西省重點工業園區,水西基地列為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南方金屬產業商貿物流城開工建設。規模以上物流企業達6家。擁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1個。授權發明專利技術28項,占贛州市總量的65%。
2013年,章貢區區76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0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85億元、利稅18億元。其中,五大優勢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79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57億元、利稅1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比重分別達87%、85%和94%。新增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企業14戶,總數達49戶,其中過20億元2戶;新增利稅過千萬元企業6戶,總數達20戶;新增稅收過億元企業1戶。工業企業稅收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提高11個百分點。投入企業發展扶持資金2.22億元。小微企業發展優惠政策出臺,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掛牌成立。
第三產業
2013年,章貢區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4.5%。成功申報
章貢區沙石中學全景(2張)
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文清路商業街列為江西省首批綜合型特色商業街。華潤萬象城開工建設。華泰保險、民生銀行順利入駐;農商銀行成功組建,在贛州市率先實現經營體制轉型。“放心快餐”正式啟動。培育大型家政服務企業4家,新開業家政服務樣板店10家,城區15分鐘便民服務圈基本形成。接待游客423.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1.16億元。五龍客家風情園成為江西省首個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商貿物流
章貢區以建設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區域性商貿中心為目標,著力實施“開放帶動、工貿興區”發展戰略,商貿流通業發展迅速,成為拉動章貢區經濟增長的一支重要力量。
至2013年,章貢區有各類批發貿易市場50多個,市場總面積70多萬平方米,人均占有市場面積居江西省首位,市場年成交額達100多億元,成為輻射贛、粵、閩、湘邊際30多個縣(市)的商品物資集散地。
社會
編輯
科教
章貢區被確立為國家
新教學樓(2張)
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通過鑒定的科技成果3000多項,1999年被國家科委授予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區。至2012年,章貢區區坐落8所普通高等院校(江西理工大學、贛南師范學院、贛南醫學院、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贛南師范學院科技學院、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專職教師3290人,在校學生55122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18866人,每年能培養各類人才2萬多名。擁有中小學校85所,中小學教師3938人,在讀學生72195人。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城區達到96%,農村達到94.6%以上。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99%。城區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5%以上。
文化
飲食文化
章貢區擁有贛南小炒魚、炒東坡、客家點心、擂茶等獨具特色的客家風味小吃。
文化榮譽
章貢區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區、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號。
衛生
至2013年,章貢區三次被評為全國縣級衛生先進縣(市、區)及三次江西省愛國衛生先進縣(市、區)。隨著經濟的發展及群眾對衛生事業的需求不斷增大,通過做優做強,較好解決了以往醫療機構規模小、設施差的問題,建立了覆蓋城鄉醫療預防保健網絡。擁有醫院36所,其中縣及縣以上醫院16所。衛生機構床位數3050床;醫務人員3087人。章貢區被列為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全國人口與計劃生育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和江西省人口與計劃生育科技工作先進單位。
體育
至2012年,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章貢區體育人口比例達到40%。近500個單位開展經常性的健身活動,經常參加1~2項體育鍛煉的群眾達15萬多人;舉辦章貢區性的各項比賽達32次,參賽人數達2萬多人;組隊參加省、地各類比賽取得優異成績;輸送了一批優秀運動員參加全國、國際比賽,為國家贏得了榮譽。1991年,被評為江西省重點培養體育后備人才先進單位。2次被評為江西省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和3次縣(市)體育先進單位,被國家體委命名為全國田徑之鄉。
文化
編輯
贛南采茶戲是贛南民間口頭文學和民間音樂舞蹈相結合而形成的地方戲曲,并在客家人居住地區廣為流行。贛南采茶戲的話白現在使用贛州方言,內容多是反映贛南農村勞動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的狀況,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它以喜劇、鬧劇為主,風格幽默詼諧、輕松活潑,音樂主要采用嗩吶加鑼鼓伴奏的燈戲音樂和用“勾筒”(胡琴)主要的采茶音樂,曲調有燈腔、茶腔、路調、彩調四種,演技以扇子和矮子步最具特色。贛南自古盛產名茶,采茶歌和采茶燈活動非?;钴S,明代中后期逐漸發展為三角班演茶燈戲。明萬歷年間,粵東采茶燈傳入贛南,與安遠九龍山茶區的民間燈彩相結合,演變成了具有簡單情節和人物的采茶小戲,名為《姐妹摘茶》,后經改造并加入紙扇做道具,創作了《賣茶》、《板凳龍》等劇目。至此,采茶燈遂演變成了贛南采茶戲。此后,贛南采茶戲迅速發展,并分三支向外傳播:一支沿貢江而下,經贛南各縣進入吉安地區,然后又向贛西、湘中流動;另一支沿武夷山區,流傳到閩西、閩北和贛東;第三支由粵東和粵北而進入兩廣地區 。
贛州東河戲初名贛州大戲,因其發源地和主要流行區域是東河 ( 貢江 )流域 ,故稱東河戲 。明嘉靖年間 ,在贛縣的白鷺 、田村 、勞田 一帶,出現了一種以高腔曲牌清唱故事的坐堂班,這種坐堂班就是東河戲的雛形 。坐堂班盛行時期 ,每次迎神賽會,鄉間必選男女姣童扮作神話傳說中的神道仙佛及流行戲曲中的主要人物,肩抬游行,當地稱之為“ 扮故事 ”,以后便將這種“扮故事” 搬上舞臺演出。清 順治三年(1646年),贛縣田村一帶正式成立了第一個以演唱《 目 連 》、《 西游 》、《 三國 》等高腔連臺大戲為主的一批昆曲子弟,在田村組建了以演唱為主的“聚雪班”。這兩個班社的組建標志著一個以演唱高昆為主的戲曲劇種開始形成 。
客家竹雕工藝是由客家人自古流傳下來的一種絕技活動,是一種民間喜聞樂見的民間美術工藝,雕刻作品大多是筆筒、香筒、匾額、竹根人物等。有的雕刻簡練、古樸大
章貢區客家竹雕工藝方,有的精工細作、紋飾繁密,變幻無窮。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陰線、陽刻、圓雕、透雕、深淺浮雕或高浮雕等??图抑竦窆に?,歷史悠久,而章貢區的客家竹雕在傳統的竹雕雕刻藝術的基礎上,獨巨匠心的開創了客家“亂真雕刻法”,已成為竹雕歷史上的一大突破。彰顯出特色:一是將中國漢字書法,中國傳統裝飾圖紋與中國傳統的雕刻相結合;二是秉承傳統,而不拘于傳統,在繼承中國漢字書法傳統雕刻的基礎上,采用了不拘一格的雕刻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