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縣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與井陘縣接壤,西南鄰贊皇縣,南與高邑縣相接,東部與趙縣、欒城區相鄰,北與鹿泉區相鄰。東西向39千米,南北向28千米。元氏縣下轄15個鄉鎮、208個行政村,人口約42萬(2010年),總面積66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萬畝,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境內交通便捷,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南北,與周圍縣市相連的公路四通八達。行政區劃編輯截止至2014年初,元氏縣轄6個鎮、9個鄉:槐陽鎮、宋曹鎮、南因鎮、殷村鎮、姬村鎮、南佐鎮、東張鄉、蘇陽鄉、趙同鄉、北褚鎮、馬村鄉、北正鄉、蘇村鄉、前仙鄉、黑水河鄉。共有1個辦事處,208個行政村。地理環境編輯區域位置
元氏縣位于太行山東麓,河北省中南部。距首都北京315公里,距省會石家莊市28公里。縣政府駐常山路89號。
氣候
元氏縣屬北溫帶,亞溫潤氣候區,四季分明,2013年平均氣溫12.9℃。2013年元氏縣縣平均生長期240天,平均無霜期209天。元氏縣平均年降水量500.6毫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元氏縣西部山區盛產核桃、無核黑棗、大紅袍柿子、滿天紅石榴。東部平原盛產小麥、玉米、棉花、花生、油菜、芝麻、大豆、紅薯以及蔬菜、瓜果等。
礦產資源
元氏縣西部山區、中部丘陵蘊藏蛇紋石儲量1500萬噸,石英石儲量150萬噸,鉻礦石儲量300萬噸,硅礦石儲量4億噸,大理石儲量1000多萬噸,高嶺土儲量28000萬噸,石灰石儲量5520萬立方米,縣城北部有儲量6000萬噸的優質煤層。
人口信息
2010年末元氏縣總人口41.8466萬人,比2009年增長1.48%,其中城鎮人口75295人,農村人口326643人。元氏縣2010年人口出生率11.53‰。死亡率5.01‰,自然增長率6.52‰。
交通
元氏縣2013年境內擁有京贊公路、石邢公路、107國道等道路。京珠高速縱貫南北,青銀高速、井元公路、元贊線連接東西,交通路網四通八達。 元氏縣2013年建有各種等級公路達57條,其中高速公路2條、國道1條、省道3條、縣道6條、鄉道45條,總里程816.88公里,二級以上客運站1個、貨運站1個,火車站1個,鐵路專線6條。通車里程總長640.6公里。
經濟
第一產業
2013元氏縣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27.38億元,比2012年增長4.1%,其中現價農業產值10.96億元,增長4.17%,現價牧業產值16.14億元,增長3.9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10萬元,增速持平。糧食生產總產量達到27.7萬噸,比2012年增加了0.5萬噸,糧食畝產402公斤,增加5公斤。 2013年,元氏縣石榴、核桃等特色林果種植面積達到19.3萬畝;規模化標準化奶牛養殖場達21個,奶牛存欄2.63萬頭;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2萬畝。 2013年,元氏縣農用機械總動力為61.12萬千瓦,增長5.5%。大中型拖拉機1370臺,增長4.6%。機耕面積25333公頃,機播面積3.4萬公頃,機收面積2.1萬公頃。農村用電量1億千瓦時,增長10.6%。
第二產業
2013年元氏縣規模以上工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3.33億元,同比增長31.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97.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48,276萬元,增長4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82,215萬元,增長16.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3,732萬元,增長11.92%。
第三產業
貿易業2013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8億元。
元氏縣共有商品交易市場16個,其中消費品市場14個,生產資料市場2個。 旅游業2013全年接待國內游客人數40萬人次,增長0.29%。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1568萬元,增長0.1%。金融業2010年末,元氏縣金融機構本幣存款余額40.6億元,比年初增加4.6億元。城鄉居民本幣儲蓄存款余額33.5億元,比年初增加3.6億元。金融機構本幣貸款余額19.8億元,比年初增加325萬元。
社會
科技事業
截止至2013年,元氏縣取得科技成果9項,其中達到國內領先水平3項,國內先進水平6項,全年獲市級科技農業發展進步獎1項。全年申請專利12項,授權8項,分別比上年增長20%和30%。2013年有科技人員5410人,其中高職153人,中職1620人;民營科技企業23家,技工貿總收入1.5億元。技術貿易機構15家,技術交易總額570萬元。
教育事業
截止至2013年,元氏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41所,其中小學192所,初中34所,普通高中3所,私立學校9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職教中心1所,幼兒園6所,校舍建筑面積38.6萬平方米,共有學生92,429人,教職工總數4479人,小學、初中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為100%、95.5%。
社會保障
截止至2013年,元氏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10379人。城鎮職工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8340人。失業保險覆蓋率為83%。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5871人。元氏縣有16658人參加了職工醫療保險,增長5%,醫療保險覆蓋率達88%,比2012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元氏縣共有7765人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文化事業
2012年末共有文化館、影劇院3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館總藏書4.6萬冊。廣播綜合覆蓋率99.3%,有線電視綜合覆蓋率60%。縣內有文化館、文化宮、電影公司、新華書店、圖書館各1座,各鄉鎮建有文化站。有線電視臺,開通了綜合1套、2套、點播頻道和影視頻道。元氏縣擁有籃球、排球、乒乓球、田徑、武術、棋類、老年人、農民、信鴿等專業體育協會14個,在文化宮廣場西側建有公共體育健身場所,占地1000平方米,裝設18套健身器械。
衛生事業
2012年元氏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3個,其中醫院8個,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636張,其中醫院擁有床位480張,均增加。2012年元氏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814人,其中執業醫師320人,執業助理醫師76人,注冊護士196人。藥劑師55人。
通訊事業
2012年元氏縣郵政線路總長為580公里,可同168個國家和地區,國內170多個城市開展互辦特快專遞業務。縣內程控電話網可與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700多個城市、縣進行直播通訊,數字移動電話實現了與國內大部分省市自動漫游。
旅游
封龍山
封龍山又名飛龍山、西接太行、東鄰平原。山上有漢碑、石窟、臥佛、封龍書院、義軍山寨、禪房院、修真觀、老龍潭、八仙堂等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已完成了封龍書院圖紙設計,新修了環山公路,修復了修真觀及西石堂前殿等景點。
蟠龍湖
蟠龍湖位于潴龍河上游。湖南岸有蟠龍寺遺址。蟠龍湖旅游區已建成了工商行渡假村、吉達渡假村、經貿會議中心、民政培訓中心等十幾家賓館和療養基地,一次可接待游客3000多人。區內游樂設施完善,垂釣、劃船、游泳、登山、大型沖水梯、高速摩托艇、水空飛人、湖心泳池、碰碰船等水上游樂項目頗有名氣。
民俗文化
樂樂腔是傳承于元氏縣龍正村李氏家族并流行于當地的一種民間戲曲,它在表演形式上與京、評、梆子等劇種相仿。樂樂腔沒有文字記載,只是口傳,能向上追溯9代。樂樂腔演唱的主要樂器有主弦四股弦,下配二胡、板胡、笛子等,打擊樂有板鼓、手板、大鑼、手釵、小鑼、梆子、堂鼓。其唱腔雖然獨特,樂律卻沒有更多的文字記錄,一直靠口傳傳承下來。該劇種板式單調,僅有頭板(慢板)、二板,三板卻是同調,還有變調、梅花調、沖臺、哭頭、花腔、讀信等幾種原始唱腔。傳統劇目有《羅裙記》、《翠屏山》、《金玉墜》、《劈山救母》等,共有三十多部,后來又新排練了《楊八姐游春》、《白蛇傳》、《文書記》等。
歷史名人古代名人
李牧北褚人,戰國末期趙國名將。
李左車北褚人,李牧后人,秦末謀士。智浹字巨源,祖籍元氏縣北巖,出身官宦之家,知書有識,性不喜阿隨,好直言,為岳飛幕客。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岳飛入獄后,智浹上書,為岳飛鳴冤叫屈。秦檜等遂誣以受岳云賄賂,帶書信給張憲,“決臀杖二十”,流放袁州“編管”。智浹在袁州因不堪凌虐而死。智審河北元氏縣北巖人,元朝曾舉進士,知天運當革,不仕,避亂四相公寨。讀書二十載。明朝太祖開科,仍中進士,是兩朝進士,也是元氏縣有史以來第一位進士。領蒙陰縣丞以他丞犯事株連。上行至境,察其清廉之狀天下第一,時授翰林院編修。李琦明初人祖籍紙屯。洪武初任監察御史,后調任大理寺副御。智鋌元氏人北巖,受業趙南星,任知縣。后升任監察御史,加太仆少卿。清軍入關后,出任山西布政司參議、分巡冀寧道。
近代名人
智化民(1902-1938)元氏縣北巖人。1938任元氏獨立營指導員。姜紀五(1903-1975)元氏縣南街人。1949年任中共平原省委委員,1964年7月任中國科學院副主任。李楚離(1903-2000)元氏東張人。1927年入黨,解放戰爭是任中共冀東區黨委書記兼冀東區軍區政委,參加遼沈平津戰役。新中國成立后人組織部副部長兼干部處處長、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副部長、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魏哲武(1907-1931)元氏中街人。1929年任石家莊中心市委組織部長。
吳秋(1909-1985)元氏褚莊人。建國后,任邢臺專屬民政科長,專區合作總社副主任、專署手工業局局長,而、二輕局局長、經委副主任。
智世昌(1910-2003)元氏北巖人,1938年任元氏縣縣委組織部長,元氏縣縣委書記。1943任高元贊縣委書記,1949年后任福建晉江地委組織部長、地委書記、福建省委常委、組織部長。
劉保堂(1922-1946)元氏吳村人。1938年參加元氏縣青年抗日救國會。
當代名人
張瑞芳 元氏縣東街人,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顧問、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中國電影表演學會會長。
賈慧生 元氏殷村人,歷任山西省煤管局書記、山西省汾西礦務局局長,煤炭部副部長,現離休。
何少存 元氏東街人。河北省副省長等
張增順 元氏西原莊人。少將軍銜。歷任石家莊陸軍參謀學院政治部主任、黨委書記、南京陸軍指揮學院政治委員。2003年退休。
高建國 元氏北蘇陽村人,歷任山西軍區副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參謀長等。
高群書 元氏里仁莊人,國內一線導演,作品:《命案十三宗》《征服》《風聲》等
牛 莉 元氏牛家樓人,國家一級演員2003年--2010年5次參加中央春晚,曾當選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和北京青少年安全健康項目公益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