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隸屬于湖南省益陽市,地處湖南省東北部、洞庭湖濱,于公元522年置縣(時稱藥山縣),1988年10月改縣為市。市西南有綿延丘崗,北部是沖積平原,東南多蘆蕩沼澤,呈現(xiàn)“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湖鄉(xiāng)地貌特征。市域氣候宜人,特產(chǎn)豐富,交通便利,享有“洞庭明珠”、“江南寶地”的美譽。2012年,沅江市轄2個街道、11個鎮(zhèn)、1個鄉(xiāng)、2個場,總面積2177平方公里,總?cè)丝?5.49萬人,其中城鎮(zhèn)人口32.88萬人。 沅江是全國商品糧、棉、豬、桔的重要產(chǎn)地和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市。同時,還盛產(chǎn)烏鱧、龜鱉、泥鰍、鱔魚、湘蓮、黃花、蛇類等多種農(nóng)產(chǎn)品,是湖南省重要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出口基地。 沅江是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有亞洲最大的濕地保護區(qū)和百里桔園風光帶,是國家最早公布的生態(tài)旅游城市。
地貌
境內(nèi)丘、崗、平地貌類型齊全,以平原為主,河網(wǎng)縱橫。地勢西高東低,西南為環(huán)湖崗地,沿湖蜿曲多汊灣,崗嶺在海拔100多米上下。沅江市最高點庵子嶺海拔115.7米。北部為河湖沉積物形成的平原。低平開闊,溝渠交織,海拔30米左右。東南部為南洞庭湖的一部分。萬子湖、東南湖等大小湖泊星羅棋布,淤積洲灘鱗鱗相切。東北部為沼澤蘆洲。全境呈“三分水面三分洲,三分垸田一分丘。最高處赤山,海拔117米。濱湖一帶多沼澤、淺灘和洲渚。
水文
湖泊:洞庭湖區(qū)主要湖泊有漉湖、東南湖、萬子湖、目平湖;城區(qū)“五湖”有:上瓊湖、下瓊湖、浩江湖、廖葉湖、小葉湖沅江市轄區(qū)共計湖泊154個。
河流:沅江、澧水尾閭在市境內(nèi),主要河道有白沙長河、赤磊洪道和蒿竹河。境內(nèi)河流25條,匯集湘、資、沅、澧四水。河流總長206公里。
氣候
沅江市氣候?qū)賮啛釒駶櫦撅L氣候。具有湖區(qū)氣候特色。光熱充足,降水適中。平均氣溫16.9℃。1月平均氣溫4.3℃,7月平均氣溫29.1℃。年平均日照數(shù)為1743.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322毫米。多集中在4~6月。無霜期276天。
行政區(qū)劃編輯2012年,沅江市轄2個街道、11個鎮(zhèn)、1個鄉(xiāng)、2個場:慶云山街道、瓊湖街道、南大膳鎮(zhèn)、黃茅洲鎮(zhèn)、四季紅鎮(zhèn)、陽羅洲鎮(zhèn)、草尾鎮(zhèn)、泗湖山鎮(zhèn)、共華鎮(zhèn)、南嘴鎮(zhèn)、新灣鎮(zhèn)、三眼塘鎮(zhèn)、茶盤洲鎮(zhèn)、萬子湖鄉(xiāng)、南洞庭蘆葦場、漉湖蘆葦場。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沅江市土地總面積2177平方公里,折合21.77萬公頃。其中耕地6.263萬公頃,水面5.4萬公頃,湖洲6萬公頃,丘崗1.4萬公頃。呈“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湖鄉(xiāng)特征。待開發(fā)土地資源沅江市有待開發(fā)耕地后備資源有1167.32公頃,主要是蘆葦退化的湖洲、灘涂、荒草地和廢棄占地和災毀地。
水面資源人口民族編輯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沅江市共有24個民族,以漢族為主,少數(shù)民族有23個;有漢族人口677140人,占總?cè)丝诘?9.81%;少數(shù)民族人口1262人,均為散居。在沅江市少數(shù)民族人口中,土家族310人,侗族220人,蒙古族157人,苗族154人,回族148人,彝族49人,壯族42人,藏族27人,維吾爾族27人,滿族27人,布依族25人,白族24人,朝鮮族17人,瑤族13人,土族8人,佤族2人,鄂溫克族1人,黎族1人,傈僳族1人,仡佬族1人,塔吉克族1人,其他7人。少數(shù)民族人口只占沅江市人口的0.19%。沅江市家庭單一民族戶198320戶,占沅江市戶數(shù)的99.69%,混二民族戶621戶,占沅江市戶數(shù)的0.31%,混三民族戶4戶。 2012年末,沅江市總?cè)丝?5.49萬人,其中城鎮(zhèn)人口32.88萬人、鄉(xiāng)村人口42.61萬人。出生人口8965人,出生率13.28‰;死亡人口4899人,死亡率7.26‰;人口自然增長率6.02‰。
交通運輸編輯沅江自古以來是湘北地區(qū)的戰(zhàn)備要地。水路連湘、資、沅、澧四水,直通長江,是湖南重要的水上交通樞紐;陸路南接長石鐵路、長常高速公路,北連南茅大橋,省道1831線縱貫全境,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wǎng)絡。有一級公路與益陽相連,距離僅26公里,屬于長沙一小時經(jīng)濟圈。水路有高速客輪直達長江。沅江港口年吞吐量100萬噸,是湖南四大港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