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縣是江西省上饒市下轄的一個縣,地處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南岸。轄6鎮6鄉和2個管委會,人口40萬,使用贛語。土地面積1140.76平方公里,地貌特征“六山一水二分田”,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東與弋陽交壤,西與余干毗鄰,南與鷹潭市接壤,北與鄱陽、樂平相鄰。萬年縣還是貢米之鄉。建制沿革
編輯
萬年縣風景(3張)
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這塊土地上就有古人類活動。商、周已有部落和村莊。春秋戰國屬吳、越、楚管轄。秦、漢分屬番縣及馀汗縣境。吳、晉至隋為鄱陽、馀干二縣地。唐以后為鄱陽、馀干、樂平、貴溪四縣屬地。明正德七年(1512)析鄱、余、樂、貴邊徼之地設縣,以縣治于萬年峰之陽而得名。建縣時隸饒州府。清,隸屬仍舊。1912年隸潯陽道。1926年廢道,隸于省。1932年隸第四行政區。1935年改隸第六行政區。1949年4月28日萬年解放,先后隸鄱陽、樂平、浮梁專區,1952年9月隸上饒專區,2000年10月隸上饒市至今。 人口概況
編輯
截止到2011年年末,萬年縣戶籍總人口40564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5618人,占全部人口的18.64%,人口出生率為13.39‰,死亡率6.0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38‰。[地理環境萬年地處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南岸,屬于丘陵地區,土地面積1140.76平方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2830'15"—2854'5",東經11646'48'—11715'10",東西寬47公里,南北長43公里。境內地貌類型以崗地、丘陵為主,輔之于濱湖平原,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呈階梯狀。東南部群山起伏,雄偉壯觀,最高峰海撥685米;中部丘陵起伏,間夾小塊平原;西北部與鄱陽毗鄰,系濱湖地區,湖塘眾多,地勢較低,最低點海撥11.5米。
境內河流主要有樂安河、珠溪河、萬年河等河溪182條,總長806公里,河網密度0.707km/km2;主要湖泊14個,山塘、平塘1500余口。多年平均地表水量10.5億m3,多年平均地下水總徑流量20.72萬噸/日,日平均流量為2.4 m3/秒,水資源總量為15.48億m3,現狀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為3.09億m3,其中蓄水工程為2.51億m3,提水工程0.44億m3,地下水0.14億m3。
日照 年均日照時數為1803.5小時,最長月份日照時數為255.4小時,出現在7月份;最短月份日照明數為83.6小時,出現在2月份。年均太陽輻射總量為108.7千卡/平方厘米。
氣溫 年平均氣溫為17.4℃,年均最高氣溫出現在1961年,18.6℃;極端最低溫度-12.8℃,極端最高達41.2℃;
降水 年均降水量為1808.0毫米,最大最小值降水量
萬年縣分別為2879.7毫米和1230.7毫米。
濕度 年均相對濕度為82%,最大相對濕度為84%,最小相對濕度為76%。
蒸發 年均蒸發量為1382.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76%,最大蒸發量為1851.8毫米;最小為975.0毫米。蒸發量以7、8兩月為最大,1、2兩月為最小。
風 萬年縣屬亞熱帶季風區,風向有季節性變化。秋季北方冷空氣南下,冬季冷空氣勢力達到最強,因此秋冬二季以偏北風為主;春季,南方暖濕氣流勢力增強,與北方冷氣團在萬年地區來往重復,表現為偏北風和偏南風交替出現;夏季暖空氣勢力達到最強,多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炎熱,偶有臺風影響,地面多偏南風。年平均風速為1.6米/秒;年均大風1.7次。
霜期 年均無霜期達259天,最長無霜期為300天,最短無霜期227天,初霜平均日期為11月18日,終霜平均日期為3月4日,霜期內,真正有霜日數平均為26天。
自然資源
編輯
水資源
雨量充足,地表水、地下水資源豐富。多年平均地表產水量10.5億立米。多年平均徑流深917.8毫米。人均占有水量3824立米。畝均水量3228立米(不考慮外來水量),是全國人均擁水量的1.47倍。
縣境地下水多年平均總徑流量20.727萬噸/日。日平均流量為2.4立米/秒。這些地下水資源除滿足人們掘井飲用外,在產水量大的地區還可以供提水灌溉。
萬年水力資源儲量不大。萬年縣可供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主要分布在6條主要河流上。這6條河流共有集雨面積1288.2平方公里,其中縣境內111.7平方公里。經分析計算,其理論儲能總量為10592.2千瓦,可開發利用的裝機容量4156千瓦。
土地資源
萬年縣土地總面積為1709550畝,按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其中耕地319215畝,占總面積的18.67%;山地1050000畝,占61.42%;居民點、工礦及交通用地230335畝,占13.48%;水域110000畝,占6.43%。
耕地 耕地主要分布在境內5條河流的兩岸丘陵與緩坡上,以梓埠、湖云、齊埠、蘇橋、上坊、陳營、裴梅為多,面積18.7萬畝,占萬年縣耕地面積的58.5%。
林地 萬年縣林地分布廣泛,森林覆蓋率達到64.1%,各鄉、鎮林地面積與縣土地總面積呈正相關。林種以用材林和薪炭林為主,防護林種也占有一定比重。
園地 主要集中分布在平原區及部分河邊灘地,多為茶園,主要分布在裴梅、梓埠、上坊等鄉、鎮。
居民點及工礦用地 城鎮用地集中分布在陳營、梓埠、青云、石鎮4個鎮,農村居民點一般分布河谷或平緩丘陵地上,旅游資源相對豐富,但尚水成規模,面積僅0.72%。
水域用地 水域用地以湖泊和灘地為主,各有4萬畝左右,其次為河流20609.7畝,水庫用地18860.7畝。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以田坎、荒草地和裸巖石礫地為主,荒草地、裸巖石主要分布在海拔較高、土層較淺的山頂。
礦產資源
已發現的礦床、礦點、礦化點或異常點有近百處,礦種有:銀、金、銻、鎢、鉛、鋅、銅、鎘、鐵、錳、鈷、鎂、鉬、稀土、鈾、白云石、石灰石、煤、水晶、石英巖、石墨、黃鐵礦、云母、長石、砷、瓷石、煤等11種已探明儲量,特別是虎家尖銀金礦享有“江西之最”,大源白云石、石灰石名震華東。
經濟概述
編輯
萬年縣景點2012年完成生產總值80.01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10.03億元,比2010年凈增5.03億元,比上年增長43.2%,實現兩年翻番;旅游綜合收入達到8.8億元,比2010年凈增5.2億元,比上年增長49.15%,實現兩年翻番。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4億元,同比增長36.2%,超預期8.54個百分點;園區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40億元,同比增長35.79%,超預期9.7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引進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和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分別達到32億元、17000元、26.11億元、75億元和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32%、27.47%、23%、21.32%和20.45%,增幅全部超過20%。特別是財政總收入超過鄱陽、余干、弋陽、婺源,擠入全市中等行列。成功爭取到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行先試縣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先導示范區,其中先行先試縣全省僅有一個。
2013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91.8億元,同比增長13.07%;財政總收入13.04億元,同比增長30%;全縣主要經濟指標全部實現兩位數增長,增幅實現了2個超70%、2個超20%、6個全市第一、16個超市平均水平。
第一產業
萬年貢米晉升為“國米”,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億元。生豬年出欄達到80萬頭,鑫星農牧A股上市已報中國證監會待批。榮獲“中國優質淡水珍珠之鄉”稱號,投資10億元的國際珍珠城項目開工建設。油茶、雷竹、果蔬、花卉苗木等新興產業逐步壯大。農業企業已發展到285家,新增7家,其中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新增2家。投入各類涉農資金5.2億元,實施了水庫除險加固、土地開發等農業項目,完成了124個新農村建設點建設。
第二產業
2013年項目總投資219.4億元,其中5個項目被列入江西省2013年第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入選項目數為全省縣域第一。按照“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張進度表、一抓到底”的要求,該縣強力推進建設進度,全年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84億元。 通過不斷提高招商引資的層次和水平,2013年,萬年縣新引進慶邦電子、壹天高科、仙琚藥業、鴻圓醫藥等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24個,實際進資32.46億元,同比增長24.3%;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9個,實際進資24.6億元,同比增長16%。該縣也被為2013年浙商省外最佳投資城市。
第三產業
2012年選定中國旅游設計院對全縣旅游進行總規修編和景點設計,引進戰略投資者投資4.5億元,開發建設神農源景區二期擴建項目。央視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走進萬年,神農源成功獲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仙人洞出土的最古老陶器入選2012年全球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10萬人次,增長41.75%。[
出口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萬年縣2013年全年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1.54億元、用地指標2300畝。2012年有5名學生分別錄取清華、北大,高考錄取人數占總人口比例居全市第一,2013年又有2名提前保送錄取清華、北大。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萬年國際稻作文化旅游節、“滄海論壇”、“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研討會,聘請“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萬年貢米產業發展首席顧問,提升了萬年知名度和美譽度。
累計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5524套,建成改造面積51.43萬平米,解決了4616戶住房難題。
縣財政墊付村干部激勵保障經費65.5萬元,新增城鎮就業6616人、轉移農村勞動力6211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6318萬元,扶持帶動就業5800人次。城鄉居民社會養老、城鎮職工養老、基本醫療、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6.6萬人、3.59萬人、7.06萬人和1.9萬人,4385名被征地農民和703位村(居)委干部基本養老保險全部納入省級統籌。新農合參保人數達32.6萬人,參合率達到99.2%。完成了1046戶農村危房改造,解決了3.27萬人安全飲水問題。
交通運輸
編輯
交通距上饒160公里,到南昌130公里,離景德鎮不過80公里,到鷹潭只有70公里。景鷹高速與昌德高速、206國道與昌萬公路在此形成雙“十”字構架,皖贛鐵路縱貫南北,萬年港綜合碼頭500噸船只四季通航,處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對接長三角地區、海西經濟區的前沿陣地。
城市榮譽
編輯
全國信訪工作先進集體、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公安部“清剿火患”先進集體、中國宜居宜業典范縣、全省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先進縣、全省新農村建設工作先進縣、2008-2012年全省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全省信訪工作“三無縣”、全省編研工作和軍事訓練先進單位、全省水資源管理先進單位、全省城鄉規劃管理工作先進集體、全省風景名勝區管理工作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