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古稱左縣、晉熙,安慶市下轄縣。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合九鐵路、滬渝高速、105國道橫貫東西,東香高速臨境而過,全縣轄15個鄉(xiāng)鎮(zhèn)174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面積2040平方公里,人口57萬。
太湖縣在龍山湖之側,大小湖泊遍布,因而得名“大湖”,而“大”字在當?shù)胤窖园l(fā)“太”字音,誤讀為太湖。
屬皖西南丘陵低山區(qū),主要河流有長河。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將軍山、桐山、山尖寨、六省坡、天華尖、芙蓉寨等16座,其中以將軍山最高,海拔1109米,是安徽、湖北的天然屏障。行政區(qū)劃
編輯
太湖縣行政區(qū)劃圖全縣轄15個鄉(xiāng)鎮(zhèn),174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2012年末年末戶籍總戶數(shù)168990戶,總人口570527人。
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地理環(huán)境
編輯
位置境域
太湖縣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別山區(qū)南緣,
shadow
出口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太湖縣介于北緯30°09'至30°46'和東經115°45'至116°30'之間。東鄰潛山、懷寧,南連望江,西南接宿松,西界湖北蘄春、英山,北毗岳西。東西相距64公里,南北相距23公里,總面積204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太湖縣屬皖西南丘陵低山區(q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縣城西北面
太湖風景為重巒迭嶂的大別山余脈,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山峰有將軍山、桐山、山尖寨、六省坡、天華尖、芙蓉寨等16座,其中以將軍山最高,海拔1109米,是皖鄂兩省的天然屏障;東南部除香茗聳秀、泊湖蓄美之外,大都為丘陵平畈交錯之地。縣境內主要河流為長河,發(fā)源于岳西多枝山,在杏花村南入縣境,納羊角河、同義河、薜義河、白沙河、安樂河、南陽河、黑巖河、青石河、小湖河、大湖河、寺前河、羅溪河諸水,入花涼亭水庫,下龍山,傍縣城,穿新倉,進潛山,匯皖河,再入長江。長河縱貫全縣,境內總長81公里。全縣山地1242.41平方公里,占61.18%;丘陵490.27平方公里占24.14%;平原77.37平方公里,占3.83%;水面222.25平方公里,占10.85%。
氣候
全縣氣候四季分明,具有北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征。冬季受西
太湖縣-冬季北內陸氣流控制,氣溫較低;夏季受東南海洋氣流影響,炎熱潮濕。年平均氣溫16.4℃。1月份平均氣溫3.7℃,7月份平均氣溫28.4℃。極端最高氣溫40℃(1967年8月28日),極端最低氣溫-12.7℃(1969年2月6日)。年平均日照1937.7小時,無霜期249天,年平均降雨量1368.4毫米。[名勝古跡
編輯
五千年文博園
五千年文博園位于安徽省太湖縣境內,處于滬渝高速
五千年文博園(12張)
太湖收費站西側。項目總投資18億元,規(guī)劃占地1200畝,國家AAAAA旅游景區(qū)。
五千年文博園由中華百工坊、五千年文化走廊、四大藝術館、千人表演藝術館、天人合一景區(qū)、天上人間景區(qū)、摩崖石刻景區(qū)、文化安慶景區(qū)、皖江文化景區(qū)以及皖江第一街——皖街等十大景區(qū)組成。
五千年文化走廊是文博園的核心組成部份,以代表性的文化、藝術、歷史、名人為表現(xiàn)內容,以漢白玉浮雕墻、青石雕塑、藝術造景、情景再現(xiàn)等多種藝術形式。
花亭湖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花亭湖位于安徽省太湖縣境內
花亭湖,面積254平方公里。龍山、花亭湖湖區(qū)、西風禪寺、獅子山、樸初文化公園、湯彎溫泉六大景區(qū)。
花亭湖風景名勝區(qū)人文景觀底蘊深厚,禪宗文化博大精深。豐富的人文古跡折射出太湖的古老滄桑、榮辱興衰和歷史積淀。中國佛教禪宗的開山鼻祖慧可在此開設道場,創(chuàng)造了華夏的佛教禪宗文化,花亭湖也因此而享有”中國禪宗發(fā)祥地”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