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地處大別山南麓、皖江之首,東與望江縣共抱泊湖,西與湖北省黃梅縣、蘄春縣毗鄰,東北與太湖縣接壤,東南與望江縣相連,南與江西省湖口縣、彭澤縣隔江相望,為皖西南門戶,是安徽文明古老縣份之一,是國家優質棉生產基地縣,是傳統農業大縣,是安徽省水產重點縣。地理環境
編輯
地理位置
出口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宿松縣宿松縣位于安徽省西南邊陲的皖、鄂、贛三省的結合部,地處長江下游之首的北岸。地理坐標為東經115°52′—116°34′40″,北緯29°47′20″—30°25′30″。東與望江縣湖面毗連,南濱長江與江西省湖口、彭澤縣隔江相望,西和湖北省黃梅、蘄春縣接壤,北連太湖縣,縣境南北緯差38′10″,相距72公里;東西經差42′40″,相距67公里。
地形地貌
縣城一角宿松縣地質構造屬于淮陰地質古大陸向南京拗陷過渡地帶的大別山山
縣城一角脈東部末端。對該縣地貌骨架和山川起奠定影響的是中生代以來的歷次構造運動,尤其是中生代晚期的燕山運動,故地貌主要受地質構造的控制,形成了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山地、丘陵、湖泊、平原依次排列的基本格局,自然差異明顯,其中西北部為山區,境內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8座,最高峰羅漢尖海拔1015.5米,為松杉竹茶主要產區;中部為丘陵,面積854平方公里,為該縣最大面積的自然類型區,為糧油主產區。[水文氣候
中南部有龍感湖、黃湖、大官湖和泊湖四大湖泊,總面積104萬畝,為優質水產基地;南部為沖積平原,是優質商品棉集中產區。
宿松屬于長江流域河流水系,由于受地質構造的影響,總的特征是西北部河流多而長,東南部少而短。發源于大別山的涼亭河、二郎河兩大河流,具有山區河流的一定特征,其中二郎河流域面積597平方公里,涼亭河流域面積289.3平方公里,它們把大別山南麓的徑流串入湖泊(縣域中部和南部,水面遼闊,水資源豐富,有連成整體的泊湖、黃湖、龍感湖和大官湖),自西向東經華陽流入長江。
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特點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全縣年平均氣溫16.6℃,年平均降水量1307.2毫米,山區降水多于丘陵、平原,年平均日照時數2023.7小時,無霜期254天。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年平均風速為3.2米/秒。 行政區劃
編輯
2004年5月,宿松縣全面啟動撤村并村工作,將386個自然村撤并為197個,減幅為48.71%,合并后村均人口數由1784人增加為3495人,增幅為96%;同時,宿松縣結合城鎮社區建設對孚玉、復興、許嶺等城鎮街道布局進行了調整,在縣城設置了7個社區居委會。2004年底,宿松縣轄9個鎮、13個鄉。截至2005年12月31日,宿松縣轄9個鎮、13個鄉。
宿松縣轄9鎮(孚玉鎮、復興鎮、匯口鎮、許嶺鎮、下倉鎮、長鋪鎮、破涼鎮、二郎鎮、涼亭鎮)13鄉(洲頭鄉、九姑鄉、千嶺鄉、程嶺鄉、高嶺鄉、五里鄉、佐壩鄉、隘口鄉、河塌鄉、陳漢鄉、柳坪鄉、趾鳳鄉、北浴鄉)207個自治村(社區),安徽省轄華陽河農場、安徽省九成監獄管理分局均駐境內。[交通
已形成由鐵路、公路、水運三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2011年客運總量2207.1萬人次,貨運總量1220萬噸。
鐵路合九線過鏡,境內長25千米,為單線鐵路,設宿松、涼亭車站,宿松站辦理客運,涼亭站辦理列車會讓,日均有8列快車停靠,通往太湖站、黃梅站,日客運量480人,2011年客運總量20.4萬人次。
滬渝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31.2千米,雙向4車道,出口位于孚玉鎮孚玉路,通往九江、合肥。105國道過鏡,境內長35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太湖縣、黃梅縣。S203省道過境,境內長51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望江縣、太湖縣。境內縣鄉(鎮)級公路27條,總長372.8千米;公路橋梁347座,總長7125.6延米。共有客運班線87條,其中省級線路16條、市級線路5條、縣鄉線路66條,城區客運站場4個,其中宿松長途汽車站為二級長途客運站,日均發車110班,日客運量2400人次,年客運量27萬人次;客運東站、南站、北站均為三級農村客運站場,三站日發車1500班次,日客運量2.1萬人次,年客運總量830萬人次。2011年全縣擁有道路運輸經營性車輛5340輛,其中貨運車輛4430輛,8660噸位;客運車輛910輛,13510座位;貨運量1160萬噸,貨運周轉量78880萬噸·千米,客運量1191萬人次,客運周轉量90516萬人·千米。
境內通航河道總里程203.5千米,客運渡口16道,公路渡口3道,貨運碼頭7個,運輸企業擁有貨運船舶9艘,5220噸位;客運船舶21艘,963座位;車渡船舶3艘,22車位。2011年客運量31.1萬人次,客運周轉量77.6萬人·千米;貨運量60萬噸,貨運周轉量90萬噸·千米。
風景名勝
編輯
小孤山宿松東望黃山,西傍廬山,南臨“龍宮”(江西彭澤龍宮洞),北靠“太湖”(安徽潛山縣天柱山),境內湖光山色,旅游資源豐富。有海門天柱、嚴恭石道、鑿山仙洞、孚玉青峰、仙田瑞谷、龍湖浮笠、秀河煙柳、太白書臺、西源九井、燃燈古寺等十大風景勝地。有“江上蓬萊”之譽的“長江絕島”小孤山;譽為“南國小長城”的千年古寨、戰爭遺址的白崖寨,逶迤起伏,蟠踞山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石蓮洞,蒼松滴翠,秀竹娉婷;“美比九寨”九井溝,峰峻石奇,峽谷幽深;還有高峽出平湖的釣魚臺水庫、煙波浩淼的黃湖休閑度假區,構成了皖西南旅游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江絕島——小孤山
小孤山雄居長江中下游之吳頭楚尾的小孤山是遐邇聞名的旅游勝地,風光旖旎,獨立不依,北望天柱,南盈匡廬,與江西湖口縣的石鐘山、彭澤縣的龍宮洞相毗鄰。
南國小長城——白崖寨
白崖山位于宿松縣城西北趾鳳鄉境內,距縣城五十余華里。主峰雁戀坡海拔四百七十六米,窄徑凌空,飄崖百仞。“南國小長城”白崖寨就盤臥于白崖山上。
國家森林公園——石蓮洞
石蓮洞公園以森林景觀為主體,以自然景觀為依托,動植物資源豐富,野生動物達八十余種。境內山峰林立,蒼松滴翠,秀竹娉婷,云霧繚繞,霞光熠熠。
神秘的旅游處女地——九井溝
九井溝旅游風景區,位于皖、鄂、贛三省交界處的安徽省宿松縣隘口鄉境內,屬大別山余脈,總面積36.72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