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图清纯唯美-亚洲色图日本-亚洲色图日韩-亚洲色图色-亚洲色图首页-亚洲色图偷

登錄 QQ 注冊 我的訂單 投訴建議 幫助中心 手機版
收藏本站

您好,歡迎光臨國內領先的12306網上訂火車票官網--114票務網!

火車票預訂手機版
政府網站查詢
熱門城市: 海北 綏化 蘭州 岳陽 鶴壁
云搶票客戶端
當前位置:114票務網 > 政府網 > 山西政府網
中文名:

山西省政府網

官網:
www.shanxigov.cn
地址:
太原市府東街101號
服務熱線:
0351-3044451
百度分享
分享到:

山西省政府介紹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省會太原市。“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古長城,與河北、河南、陜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里山河”。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山區面積約占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 山西行政區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下轄11個地級市,119個縣級行政單位(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總人口3610.8萬(2012年)。轄區地理坐標為北緯34°34′~40°44′,東經110°14′~114°33′。

位置境域

山西是內陸省份,位于黃河中游東岸,華北平原西面的黃土高原上。省境四周山環水繞,與鄰省(區)的自然境界分明。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古長城,與河北、河南、陜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全境總面積為15.6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總面積的1.6%。疆域輪廓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南北間距較長,縱長約682千米:最南端在芮城縣南張村南,北緯34°34′;最北端在天鎮縣遠頭村北,北緯40°44′。東西間距較短,寬約385千米:最東端在廣靈縣南坑村東,東經114°33′;最西端在永濟市長旺村西,東經110°14′。

地形地貌

山西是典型的為黃土廣泛覆蓋的山地高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點為五臺山主峰葉斗峰,海拔3061.1米,為華北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高原內部起伏不平,河谷縱橫,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臺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80.1%,平川、河谷面積占總面積的19.9%。山西境內主要山脈:太行山、呂梁山、恒山、五臺山、中條山、太岳山等。山西境內有大同、忻州、太原、臨汾、運城、長治、晉城、陽泉、壽陽、襄垣、黎城等盆地。

氣候

巍巍太行山西地處大陸東岸中緯度的內陸,東距海岸雖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東部山嶺阻擋,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弱,在氣候類型上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北部由于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比較寒冷;南部受到從河南黃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濕氣團的滋潤,比較溫和;南北氣候差異明顯。氣候特征是:冬季漫長,寒冷干燥;夏季南長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氣候多變,風沙較多;秋季短暫,天氣溫和。全境日照充足,熱量資源較豐富;災害性天氣較多,“十年九旱”;晝夜溫差較大。

水文

藏山山西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條,主要特點是河流較多,以季節性河流為主,水量變化的季節性差異大。山西河流源于東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屬黃河水系,向東流的屬海河水系。黃河流域在山西境內的面積有9713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2%;海河流域在山西的流域面積59133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8%。境內共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條;屬于黃河水系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丹河等142條,流域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62%;屬于海河水系的有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81條,流域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38%。黃河沿山西境界流程968公里,汾河是山西境內第一大河,干流全長694公里。

自然資源礦產資源

山西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礦種120種,其中,查明資源儲量的有70種,保有資源儲量居全中國前十位的有36種。具有資源優勢的礦產有煤、煤層氣、鋁土礦、鐵礦、銅礦、金紅石、白云巖、耐火粘土、灰巖、芒硝、石膏、硫鐵礦等13種,其中,煤炭保有資源儲量2767.85億噸,煤層氣保有資源儲量1825.16億立方米,鋁土礦保有資源儲量14.16億噸。此外,錳、銀、金、石墨、膨潤土、高嶺巖、石英巖(優質硅石)、含鉀巖石、花崗巖、沸石等10種礦產資源儲量也較豐富。

動物資源

山西野生動物以陸棲類為主,已知的有439種(含歷史記錄種)。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71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有17種:褐馬雞、金雕、朱鹮、白鸛、黑鸛、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丹頂鶴、大鴇、胡兀鷲、遺鷗、虎、金錢豹、梅花鹿、原麝、林麝。二級保護動物有54種,包括鳥類42種,兩棲類1種,獸類11種。屬于省級重點保護的有蒼鷺、星頭啄木鳥等27種。屬于有益的、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315種。

植物資源

管涔山森林公園山西植物資源豐富,已知的維管植物有2700多種,其中,木本植物有463種。山西南部和東南部是以落葉闊葉林和次生落葉灌叢為主的夏綠闊葉林或針葉闊葉混交林分布區;中部是以針葉林及中生的落葉灌叢為主、夏綠闊葉林為次分布區,是森林分布面積較大的地區;北部和西北部是溫帶灌草叢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區,森林植被較少,優勢植物是長芒草、旱生蒿類和檸條、沙棘等。山西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南方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連香樹、翅果油樹、水曲柳、核桃楸、紫椴等。野生藥用植物有1000多種,廣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較著名的有黨參、黃芪、甘草、連翹等。

水資源

壺口瀑布山西是全國水資源貧乏省份之一,主要水資源量由地表水資源和地下水資源組成,水資源的主要補給來源是當地降水。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及水文下墊面條件的差異,在地域上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總的趨勢是由東南向西北遞減。1956—2000年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23.8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為86.77億立方米,地下天然水資源量(即降水入滲補給量)84.04億立方米,河川基流量(重復量)為47.01億立方米。山西水資源可利用量為83.8億立方米,為全國的67.7%,且多分布于盆地邊緣及省境四周,人均占有量為全國的17%,畝均占有水量只有全國的11%。以徑流量和開發條件比較,清漳河、沁河、滹沱河、濁漳河的條件較為優越,水能蘊藏量占到全省的80%—90%。人口民族人口

2014年,山西省常住人口為3647.9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2‰;人口死亡率為5.9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99‰。共有家庭戶1166.40萬戶,家庭戶人口為3580.8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98.16%,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為3.07人。常住人口中,男性為1872.97萬人,占常住人口的51.34%;女性為1774.99萬人,占常住人口的48.66%,性別比為105.52。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571.50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5.67%;15—64歲人口為2759.9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75.65%,其中:15-59歲人口為2573.1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70.53%;60歲及以上人口為503.3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3.80%,其中:65歲及65歲以上人口為316.5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8.68%。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962.32萬人,占常住人口的53.7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685.6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46.21%。

民族

山西省是少數民族散居省份,共有少數民族人口12萬余人,占全省總人口的0.35%。我省少數民族有5個特點:全省共有54個少數民族成份(僅缺塔塔爾族)。少數民族人口在萬人以上的有回族、滿族、蒙古族。全省11市118個縣(市、區)有少數民族。有44個少數民族聚居村,50個少數民族聚居的街道和100多個相對聚居的居民社區。交通綜述

2014年,山西省公路線路里程14.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11.1公里。全省民用汽車保有量429.8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5.5萬輛),其中私人汽車372.3萬輛,轎車保有量255.0萬輛,其中私人轎車234.8萬輛。

鐵路

山西省是華北重要交通樞紐,為同蒲、京包、大秦、石太、太焦、神黃等重要干線交會處。2012年,全省鐵路營運總里程達到3773.7公里,全省鐵路貨運量7.14億噸,比上年增長3.2%;鐵路客運量6208.1萬人次,下降0.2%。山西省主要客運火車站:太原站、太原南站、大同站、朔州站、忻州站、原平站、陽泉北站、陽泉站、陽泉東站、榆次站、介休站、呂梁站、臨汾站、侯馬站、長治站、晉城站、運城站等。

公路

城市風采 (5張)

山西省公路密度87公里/百平方公里,“三縱十一橫十一環”高速公路網基本成型,108個縣(市、區)通了高速公路;干線公路技術狀況明顯提升,96.3%的國道、85.5%的省道達到二級以上公路標準。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村交通“兩通一硬化”,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實現了通水泥(油)路、通客車和街巷硬化“全覆蓋”;13%的鄉鎮政府所在地、6%的行政村通了公交。城市公交、出租車分別完成客運量13.2億人次和10.7億人次。太原市被列為首批國家“公交都市”試點示范城市。2012年,全省公路貨運量7.32億噸,比上年增長12.2%;客運量3.37億人次,增長2.4%。 2013年,太原、大同兩市被確定為4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航空

山西省有太原武宿國際機場、運城關公機場、長治王村機場、大同云岡機場、呂梁大武機場等5個民用機場。太原武宿國際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E級,航線110條,通航城市60個;運城關公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D級,航線25條;長治王村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級,航線13條;大同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級,航線9條;呂梁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級,航線3條。2013年山西省民用機場共保障運輸起降9.64萬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973.3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97萬噸,分

雁門關別同比增長10.7%、14.2%、2.5%,旅客吞吐量增幅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其中,太原機場完成運輸起降7.5萬架次,旅客吞吐量78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4萬噸,分別增長12.4%、14.5%、4.1%;運城機場完成運輸起降12069架次,旅客吞吐量101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818噸,分別增長25.18%、9.34%、15.68%;長治機場完成運輸起降7230架次,旅客吞吐量57.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919.5噸,分別增長11.94%、14.38%、-43.14%;大同機場完成運輸起降架次4736架次,旅客吞吐量35.9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965.1噸,分別增長10.29%、27.07%、-7.89%。

經濟綜述

2014年,山西省生產總值12759.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88.1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6.2%;第二產業增加值6343.3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49.7%;第三產業增加值5628.0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44.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5064元,按2014年平均匯率計算為5708美元。 2014年,山西省公共財政收入1820.1億元。稅收收入1133.8億元,其中國內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和城建稅共計完成稅收924.4億元。公共財政支出3096.3億元。其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公共交通運輸、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等民生支出2583.1億元,民生支出占全省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83.4%。

第一產業

2014年,山西省農作物種植面積3840.5千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3286.4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29.7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18.7千公頃。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1676.5千公頃;小麥種植面積673.9千公頃。全年糧食產量1330.8萬噸。其中,夏糧260.3萬噸;秋糧1070.5萬噸。2014年,山西省完成造林307.9千公頃。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積303.5千公頃。全年木材產量15.6萬立方米。2014年,山西省豬牛羊肉總產量76.7萬噸。其中,豬肉產量64.2萬噸;牛肉產量5.8萬噸;羊肉產量6.7萬噸。生豬存欄514.7萬頭,生豬出欄837.3萬頭。牛奶產量96.2萬噸;禽蛋產量83.7萬噸;水產品產量5.1萬噸。2014年,山西省農業機械總動力3286.2萬千瓦。機械耕地面積2683.1千公頃;機械播種面積2622.3千公頃,機械收獲面積1810.7千公頃。全省農機化經營總收入131.1億元。

第二產業

2014年,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72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焦炭產量8722.3萬噸;鋼材產量4701.0萬噸。

懸空寺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119.9億元。其中,裝備制造和醫藥工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82.1億元和158.9億元;煤炭、焦炭、冶金、電力、化學、建材和食品工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781.0億元、1026.4億元、3768.2億元、1597.2億元、844.9億元、358.6億元和701.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973.4億元;實現利潤210.6億元。2014年,山西省建筑業實現增加值825.7億元。具有建筑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利潤90.2億元。

第三產業

2014年,山西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49.9億元。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600.8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49.1億元。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5036.7億元;餐飲收入額513.2億元。2014年,山西省海關進出口總額162.5億美元。其中,進口額73.1億美元;出口額89.4億美元。全年出口煤炭45.0萬噸;出口焦炭98.9萬噸;出口鎂及其制品8.8萬噸;出口鋼材144.2萬噸,其中不銹鋼61.5萬噸。出口機電產品51.1億美元;出口高新技術產品37.6億美元。全年進口鐵礦砂1616萬噸,進口金額15.5億美元;進口機電產品28.6億美元。全年全省新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50家;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29.5億美元。全年對外經濟合作新簽合同額3.5億美元,完成營業額7.4億美元。2014年,山西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6942.9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6559.4億元。全省農村金融合作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綿山行、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余額3367.6億元;人民幣存款余額5268.2億元。全省共有上市公司35家,證券市場各類證券成交額20465.5億元。其中股票成交額14037.0億元;基金成交額730.0億元;債券成交額5698.5億元;投資者資金賬戶累計開戶數179.5萬戶。全省保費收入465.4億元。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271.9億元;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28.7億元;意外險業務保費收入8.7億元;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56.0億元。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82.5億元。

社會民生

2014年,山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38元。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69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637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9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992元。城鎮占調查總戶數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487元;農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2719元。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26.0%,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29.4%。2014年,山西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692.0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537.4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100.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407.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563.1萬人;參加生育保險454.2萬人。全年得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濟人數72.6萬人,共發放城市最低保障資金26.3億元。16萬人納入農村五保供養。全省城鎮有各種社區服務設施3227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529個,各類收養性單位床位數72110張,收養人數4.1萬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2萬人。全年銷售福利彩票40.9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1.9億元,接受社會捐贈款0.1億元。

設施

2012年,山西省推進大西客運專線、中南部大通道等鐵路項目建設,在建里程達到1900公里;加快推進呂梁、臨汾、五臺山機場項目建設;高速公路建設完成1000公里建設任務,總里程超過5000公里。大力推進大水網建設,東山供水、中部引黃、小浪底調水等骨干工程加快建設。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發電量2535.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1%;晉東南至湖北荊門世界首條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投入使用。協調推進大中小城市、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城鎮化率超過51%,完成第二輪“五個全覆蓋”任務。

科技

2014年,山西省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15684件和8372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6107件和1559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6項。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6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8家。按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累計高新技術企業520家。2014年,山西省共有省、市、縣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和計量檢定技術機構220個,國家檢測中心5個;氣象臺站121個,全省開展電話天氣自動答詢的臺站121個,氣象系統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的單位116個;天氣預報服務Intel網站4個,衛星云圖接收站15個;專業綜合地震臺站10個,省級地震臺網中心1個,省級數字測震地震臺網1個。

教育

2014年,山西省共有幼兒園6183所;小學6885所;普通初中1919所;普通高中499所;中等職業學校526所;普通高等學校71所;成人高等學校12所。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86.0%,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99.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3.0%,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37.0%。 交通綜述

2014年,山西省公路線路里程14.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11.1公里。全省民用汽車保有量429.8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5.5萬輛),其中私人汽車372.3萬輛,轎車保有量255.0萬輛,其中私人轎車234.8萬輛。

鐵路

山西省是華北重要交通樞紐,為同蒲、京包、大秦、石太、太焦、神黃等重要干線交會處。2012年,全省鐵路營運總里程達到3773.7公里,全省鐵路貨運量7.14億噸,比上年增長3.2%;鐵路客運量6208.1萬人次,下降0.2%。山西省主要客運火車站:太原站、太原南站、大同站、朔州站、忻州站、原平站、陽泉北站、陽泉站、陽泉東站、榆次站、介休站、呂梁站、臨汾站、侯馬站、長治站、晉城站、運城站等。

公路

城市風采 (5張)

山西省公路密度87公里/百平方公里,“三縱十一橫十一環”高速公路網基本成型,108個縣(市、區)通了高速公路;干線公路技術狀況明顯提升,96.3%的國道、85.5%的省道達到二級以上公路標準。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村交通“兩通一硬化”,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實現了通水泥(油)路、通客車和街巷硬化“全覆蓋”;13%的鄉鎮政府所在地、6%的行政村通了公交。城市公交、出租車分別完成客運量13.2億人次和10.7億人次。太原市被列為首批國家“公交都市”試點示范城市。2012年,全省公路貨運量7.32億噸,比上年增長12.2%;客運量3.37億人次,增長2.4%。 2013年,太原、大同兩市被確定為4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航空

山西省有太原武宿國際機場、運城關公機場、長治王村機場、大同云岡機場、呂梁大武機場等5個民用機場。太原武宿國際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E級,航線110條,通航城市60個;運城關公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D級,航線25條;長治王村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級,航線13條;大同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級,航線9條;呂梁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級,航線3條。2013年山西省民用機場共保障運輸起降9.64萬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973.3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97萬噸,分雁門關別同比增長10.7%、14.2%、2.5%,旅客吞吐量增幅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其中,太原機場完成運輸起降7.5萬架次,旅客吞吐量78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4萬噸,分別增長12.4%、14.5%、4.1%;運城機場完成運輸起降12069架次,旅客吞吐量101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818噸,分別增長25.18%、9.34%、15.68%;長治機場完成運輸起降7230架次,旅客吞吐量57.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919.5噸,分別增長11.94%、14.38%、-43.14%;大同機場完成運輸起降架次4736架次,旅客吞吐量35.9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965.1噸,分別增長10.29%、27.07%、-7.89%。

經濟綜述

2014年,山西省生產總值12759.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88.1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6.2%;第二產業增加值6343.3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49.7%;第三產業增加值5628.0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44.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5064元,按2014年平均匯率計算為5708美元。 2014年,山西省公共財政收入1820.1億元。稅收收入1133.8億元,其中國內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和城建稅共計完成稅收924.4億元。公共財政支出3096.3億元。其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公共交通運輸、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等民生支出2583.1億元,民生支出占全省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83.4%。

第一產業

2014年,山西省農作物種植面積3840.5千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3286.4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29.7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18.7千公頃。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1676.5千公頃;小麥種植面積673.9千公頃。全年糧食產量1330.8萬噸。其中,夏糧260.3萬噸;秋糧1070.5萬噸。2014年,山西省完成造林307.9千公頃。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積303.5千公頃。全年木材產量15.6萬立方米。2014年,山西省豬牛羊肉總產量76.7萬噸。其中,豬肉產量64.2萬噸;牛肉產量5.8萬噸;羊肉產量6.7萬噸。生豬存欄514.7萬頭,生豬出欄837.3萬頭。牛奶產量96.2萬噸;禽蛋產量83.7萬噸;水產品產量5.1萬噸。2014年,山西省農業機械總動力3286.2萬千瓦。機械耕地面積2683.1千公頃;機械播種面積2622.3千公頃,機械收獲面積1810.7千公頃。全省農機化經營總收入131.1億元。

第二產業

2014年,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72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焦炭產量8722.3萬噸;鋼材產量4701.0萬噸。

懸空寺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119.9億元。其中,裝備制造和醫藥工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82.1億元和158.9億元;煤炭、焦炭、冶金、電力、化學、建材和食品工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781.0億元、1026.4億元、3768.2億元、1597.2億元、844.9億元、358.6億元和701.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973.4億元;實現利潤210.6億元。2014年,山西省建筑業實現增加值825.7億元。具有建筑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利潤90.2億元。

第三產業

2014年,山西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49.9億元。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600.8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49.1億元。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5036.7億元;餐飲收入額513.2億元。2014年,山西省海關進出口總額162.5億美元。其中,進口額73.1億美元;出口額89.4億美元。全年出口煤炭45.0萬噸;出口焦炭98.9萬噸;出口鎂及其制品8.8萬噸;出口鋼材144.2萬噸,其中不銹鋼61.5萬噸。出口機電產品51.1億美元;出口高新技術產品37.6億美元。全年進口鐵礦砂1616萬噸,進口金額15.5億美元;進口機電產品28.6億美元。全年全省新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50家;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29.5億美元。全年對外經濟合作新簽合同額3.5億美元,完成營業額7.4億美元。2014年,山西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6942.9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6559.4億元。全省農村金融合作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綿山行、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余額3367.6億元;人民幣存款余額5268.2億元。全省共有上市公司35家,證券市場各類證券成交額20465.5億元。其中股票成交額14037.0億元;基金成交額730.0億元;債券成交額5698.5億元;投資者資金賬戶累計開戶數179.5萬戶。全省保費收入465.4億元。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271.9億元;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28.7億元;意外險業務保費收入8.7億元;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56.0億元。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82.5億元。

社會民生

2014年,山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38元。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69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637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9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992元。城鎮占調查總戶數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487元;農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2719元。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26.0%,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29.4%。2014年,山西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692.0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537.4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100.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407.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563.1萬人;參加生育保險454.2萬人。全年得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濟人數72.6萬人,共發放城市最低保障資金26.3億元。16萬人納入農村五保供養。全省城鎮有各種社區服務設施3227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529個,各類收養性單位床位數72110張,收養人數4.1萬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2萬人。全年銷售福利彩票40.9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1.9億元,接受社會捐贈款0.1億元。

設施

2012年,山西省推進大西客運專線、中南部大通道等鐵路項目建設,在建里程達到1900公里;加快推進呂梁、臨汾、五臺山機場項目建設;高速公路建設完成1000公里建設任務,總里程超過5000公里。大力推進大水網建設,東山供水、中部引黃、小浪底調水等骨干工程加快建設。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發電量2535.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1%;晉東南至湖北荊門世界首條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投入使用。協調推進大中小城市、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城鎮化率超過51%,完成第二輪“五個全覆蓋”任務。

科技

2014年,山西省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15684件和8372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6107件和1559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6項。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6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8家。按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累計高新技術企業520家。2014年,山西省共有省、市、縣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和計量檢定技術機構220個,國家檢測中心5個;氣象臺站121個,全省開展電話天氣自動答詢的臺站121個,氣象系統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的單位116個;天氣預報服務Intel網站4個,衛星云圖接收站15個;專業綜合地震臺站10個,省級地震臺網中心1個,省級數字測震地震臺網1個。

教育

2014年,山西省共有幼兒園6183所;小學6885所;普通初中1919所;普通高中499所;中等職業學校526所;普通高等學校71所;成人高等學校12所。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86.0%,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99.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3.0%,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37.0%。

文化

2014年,山西省共有群眾藝術館12個,文化館119個, 文化站1407個(其中:鄉鎮綜合文化站1196個),農村文化活動場所2.8萬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63個。公共圖書館126個。出版報紙60種(不含高校校報)20.5億份,各類雜志198種、3215.8萬冊,各類圖書5306種、11908.5萬冊。廣播電視臺114座,電視臺2座,中短波轉播發射臺15座,調頻轉播發射臺119座,一百瓦以上電視轉播發射臺145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8.04%,電視人口覆蓋率98.95%,有線電視用戶514.8萬戶。山西影視集團拍攝的電影《黃河喜事》榮獲第14屆韓國光州國際電影節“最受觀眾喜歡影片獎”;電視劇《幸福生活萬年長》榮獲中宣部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體育

截至2014年,山西省共有體育場99個,體育館87個。2014年山西省運動員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獲金、銀、銅牌分別為75枚、62枚和46枚(包括非奧運項目比賽)。全省銷售中國體育彩票19.0億元。

衛生

玨山截至2014年,山西省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村衛生室)40744個,床位18.1萬張。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34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33個。全省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1.0萬人;衛生院衛生技術員2.3萬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技術人員1.1萬人,其中農村鄉鎮衛生院2.0萬人;防疫、防治衛生技術員0.4萬人,婦幼保健(所、站)衛生技術人員0.6萬人。全省115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有2191.2萬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

環保

2014年,山西省森林面積282.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8.0%。按《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633-2012)》評價,太原市環境空氣達標天數197天;其余10個地級城市環境空氣達標天數范圍在96—300天之間。黃河、海河流域山西段共監測96個斷面,達到Ⅲ類以上水質標準的斷面占47.9%,達到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占24.0%,達到Ⅴ類水質標準的斷面占3.1%,有25.0%的斷面超過Ⅴ類水質標準。

文化綜述

龐泉溝山西的八大文化品牌:“華夏之根、黃河之魂、佛教圣地、晉商家園、邊塞風情、關圣故里、古建瑰寶、太行神韻”。山西的民間文化代表:山西民間社火、跑旱船、踩高蹺、放煙火、放煙火、跑竹馬、小車舞、獅子舞、挑椅舞、龍舞、倒懸花鼓、中黃高臺、龍舟舞、太原鐵棍和背棍、漁翁戲海蚌、沈老爺坐轎、山西民間鑼鼓、山西民間木版畫、炕圍畫、山西民間刺繡、太原曲藝、絳州鼓樂、山西民間剪紙等。

方言

山西大部地區使用晉語,晉南大部地區使用中原官話,廣靈縣使用冀魯官話。晉語是中國北方的唯一一個非官話方言。晉語別于官話的最大特點就是保留入聲。多數晉語有五個聲調。晉語的聲調有極復雜的連續變調現象。晉語古濁音今讀塞音、塞擦音的字平聲不送氣。晉語保留諸多古漢語特征。

戲曲

演變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被稱為“戲曲搖籃”。漢代時山西大地就出現了戲曲萌芽;北宋年間,山西各地活躍多種土戲——這些土戲是中國戲曲的雛形;元代時山西成了全國戲曲藝術的中心,全國所發現的元代戲臺基本都在山西(晉南);至明代時,山西蒲州、陜西同州、河南陜州一帶的民間藝人把北雜劇唱腔進行改革,演變出了“蒲州梆子”戲;蒲州梆子后分別與晉中、晉北、晉東南等地的土戲相結合,逐步形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清朝中葉,中國戲曲開始了“花部”(即梆子戲)和“雅部”(即昆曲)之爭,山西民間賽戲之風也盛行開來,大村鎮往往同時邀兩個戲班演出,唱“對臺戲”。1980年普查顯示,山西地方劇種達54個,占300多個劇種的六分之一。

大戲

山西戲曲名家 (3張)

山西地方劇種中的“大戲”即人稱“山西四大梆子”的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其中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同根異枝。梆子戲的曲體結構是首創的“兩句式”“板腔體”劇種。蒲劇又稱蒲州梆子,因起源于蒲州(今永濟)而得名,形成于明末,盛行于清代,是山西四大梆子戲中最古老的劇種,劇目多達1000余個;蒲州梆子傳到晉中,與當地的秧歌及說唱藝術融合,形成了中路梆子,清同治以后,隨著晉中地區經濟的繁榮,中路梆子名氣愈益響亮,以“晉劇”稱名于世;明朝末年,二次大規模移民使大量晉南人遷居晉北,移民喜聞鄉音,使蒲劇在晉北漸漸傳播開來,受到蒲劇傳播的影響,晉北產生了聲腔激越的北路梆子;上黨梆子起源于古上黨郡澤、潞二州,由明清時期外地傳來的羅羅戲、卷戲和地方小戲俗曲,融匯從晉南、晉中流入的梆子戲而成。

小戲

上黨落子和晉南眉戶是小劇種中的大劇。受宗教文化影響,山西有晉北道情、洪洞道情、臨縣道情戲、永濟道情戲等道情戲;山西各地的秧歌戲有16種;“碗碗腔”劇種代表為“曲沃碗碗腔”、“孝義碗碗腔”;其他小戲有二人臺、小花戲、繁峙蹦蹦、耍孩兒、鳳臺小戲、蛤蟆翁、拉活戲、跳戲、河東線腔、上黨皮簧等。

節令

山西是歲時節日民俗最早出現的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長期奉行夏歷,而夏歷是歷史上夏王朝使用的歷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區是夏代的發祥地之一,北部地區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胡漢雜居,形成了地方特色節令民俗。 添倉節

李家大院添倉就是預祝農家糧倉里添滿糧食。添倉節在每年農歷正月的二十五日,實際含意是要往糧倉里添東西,指望當年增產增收。到了添倉節,山西的講究是喜進厭出:囤里要添糧,缸里要添水,門口放些煤炭以鎮宅;上了年紀的居民習慣在添倉日購米買面,以兆全年豐衣足食。 六月六節六月初六日,晉南地區稱為“回娘家節”。六月六日前后,小麥已經收打完畢,正處在一個農閑階段,是探親的絕佳時期,民間遂有“六月六,走罷麥”的俗語。六月初六日,在山西許多地方演化成了廟會。

廟會

太原廟會山西人通過廟會上的商貿交易,將多余的農產品出售,換回自己不能生產的物品如農器之類,同時也參與鑼鼓、秧歌、車船轎、閣蹺、燈火等各種民間社火文藝表演。山西民間古廟會代表:太原動物園廟會;晉祠古廟會;鄉寧縣四月初八“油糕會”;洪洞廣勝三月十八古廟會;芮城縣三月三古廟會。

藝術

山西鑼鼓

威風鑼鼓山西的鼓品種達數十種,其中代表為山西威風鑼鼓。威風鑼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臨汾一帶的民間廣場藝術,特色是“威風”:從鑼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隊的組織、表演、著裝,都在展示威風。公元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戰劉武周部,擊鼓迎戰,鳴鑼收兵,取得勝利,于是流傳下威風鑼鼓。 剪紙“廣靈窗花”以造型寫實、刻制精巧著稱。原料是一種單一的雪白宣紙,工具是幾把刀刃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先用刀刻出剪紙成品,再點染著色。

廣靈剪紙民間巧匠非常講究刀工刻法和著色技藝,采取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辦法制出成品。著色時用上好白酒調色,調配較深的顏色可加少量白礬。 面塑山西民間面塑主要是對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禱,是生活理想的體現。面塑在造型意識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棗山,祭供灶神的叫飯山、花糕,形制都較大,謂之米面成山。 旺火生旺火是山西北部地區的一種風俗習慣。每逢除夕和元宵節,

山西民間面塑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里面放柴,外面貼上大紅字條,上寫“旺氣沖天”等字。單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 炕圍畫炕圍畫的形式構成有一套固定的程式。以上下兩組邊道,按照一定的規格布置而形成其主體框架,中間等距離安排以各種畫空。既具完整對稱的裝飾形式,又具簡繁對比的表現內涵。炕上部分是其主體,鍋臺畫、灶頭畫、看墻畫是其外延部分。

宗教

山西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信教群眾160萬余人,占全省總人口的4.9%。其中,佛教72萬余人,道教近5萬人,伊斯蘭教8萬余人,天主教22萬余人,基督教52萬余人。山西省現有省級宗教團體7個:省佛教協會,省道教協會,省伊斯蘭教協會,省天主教愛國會和省天主教教務委員會,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省基督教協會。全省有宗教教職人員8000多人,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2300余處。全省 119個縣(市、區)基本上都有信教群眾,其中信教群眾人數在萬人以上的縣(市、區)有46個。

佛教

五臺山東漢時期,佛教傳入山西境內。南北朝時期山西佛教盛行,據《魏書·釋老志》記載,北魏太武帝討滅北涼后,將信奉佛教的沮渠牧犍宗族及吏民3萬戶遷徙到平城(今大同),由于鮮卑人在中原建立政權后亟需安撫漢人,所以具有麻痹作用的佛教在北魏境內興盛起來。唐朝是山西佛教發展的極盛時期,佛教的各個宗派如紛紛來到山西建立基地,以五臺山為中心的山西佛教社會地位越來越高。

道教

永樂宮東漢時期,道教在山西基本形成,少數地方修建了道教廟觀。《清涼山志》記載:東漢永平年間五臺山境即有道士,道教稱五臺山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廟。南北朝是山西道教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北魏王朝統治下的山西是北天師道的策源地和活動中心,山西道教進入了第一個歷史高峰期。唐朝統治者欲借用老子李聃鞏固統治地位,山西道教進入又一個歷史興盛時期。清朝尊佛抑道,道教各派均有所停滯。旅游

應縣木塔“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是對山西旅游資源的概括。山西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博物館”,境內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全國的70%以上。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險堡關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跡等,從北到南,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的人文景觀。至2013年底,山西省存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2處。忻州五臺山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云岡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晉中平遙古城是現存三座古城之一;運城解州關帝廟是規模最大的武廟。皇城相府、喬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莊園、申家大院、孟門古鎮、孔祥熙故居等為山西的民居代表。 2014年,山西省商業住宿設施接待入境過夜游客56.5萬人次,接待國內旅游者3.0億人次;旅游外匯收入2.8億美元,國內旅游收入2829.3億元,旅游總收入2846.5億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99 |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激情久久 |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 | 天天干天天爽天天操 | 最新精品国产 | 亚洲午夜视频 | 国产尤物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 国产91在线精品福利 |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放视频 | 色久综合大榴莲 | 男人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久久久 |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女 | 国产精品美女一级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热 |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 四虎免费紧急入口观看 | 九九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 男人午夜剧场 |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视频 | 婷婷涩涩 | 亚洲欧洲久久久精品 |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 色天使色婷婷在线影院亚洲 |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69 |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费观看 | 激情影院免费看 | 五月婷婷亚洲 | 俺去久久 | 狠狠r| 日本a在线观看 |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 | 91中文字幕 | 99热在这里只有免费精品 | 在线五月婷婷 | 女孕学护士一级毛片 | 亚洲精品黄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