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陽市位于湖南省東南部,五嶺山脈北面,東北鄰安仁縣,東南及南面連永興縣,西南角與桂陽縣接壤,西臨舂陵水與常寧市隔河相望,北界衡南縣。耒陽市區現建成區面積50平方公里。素有“荊楚名區”、“三湘古邑”的美稱。湖南省最大的縣級城市、最大的縣級能源基地、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中國油茶之鄉。 耒陽為中國四大發明之首造紙術發明家蔡倫的故鄉,具有2200多年的歷史,因地耒水而得名。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臺。根據《方案》,耒陽市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氣候
耒陽常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08小時。常年平均氣溫為17.9℃。常年最熱為7~8月,平均最高氣溫34.7℃,極端高溫一般年份為38~39℃,最熱時市區曾達到40℃。常年最冷為1~2月,平均最低氣溫為-0.5℃。
行政區劃編輯2006年3月經衡陽市人民政府批準,五里牌街道辦事處于4月21日掛牌成立。2010年8月經衡陽市政府批準設立三順街道辦事處。截至2010年8月13日,耒陽市轄5個街道辦事處、13個鎮、18個鄉交通編輯耒陽市民用車輛有量達到11萬輛。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增加值31.55億元,同比增長 8.1%。全年各種方式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25.74億噸/公里,增長10.2%;客運周轉量5.09億人/公里,增長9.6%。全市公路線路2013年末里程3205公里。 鐵路120余公里,水路180余公里。水運、陸運、空運形成網絡,四通八達。 耒陽區位優越,交通發達,通訊便利,能源充足。京廣鐵路、京深公路(107國道)、耒水和已修建好的京珠高速公路縱貫南北,耒吉(1817線)公路和耒常(1811線)公路相連,橫穿東西,并在市內交匯,耒水、舂陵水四季通航,楓沖大型機場可利空中之便。 耒陽水路交通較便,并且歷史悠久。從耒水乘船,南可到郴州,北可入湘江至長沙,越洞庭達長江。
經濟編輯第一產業
耒陽市2013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55.41千公頃,增長0.33%。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7.78千公頃,增長0.13%;油料種植面積33.58千公頃,增長6.33%;蔬菜種植面積20.33千公頃,下降8.13%。糧食總產量50.01萬噸,下降0.5%;出欄肉豬140.7萬頭,增長0.41%;出欄牛3.53萬頭,增長0.86%;出欄羊3.89頭,下降2.99%;出籠家禽1910.9萬羽,下降2%;水產品產量2.93萬噸,增長1.38%。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279個,其中省級專業合作示組織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5852人。全市完成38座小二型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完成集中供水工程11處,解決全市9個鄉鎮、58個行政村、11所學校的飲水不安全人口61126人。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72.56萬千瓦,增長0.81%。
第二產業
工業2013年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0.5%;規下工業增加值為26.32億元,增長6.4%。在規模工業中,輕工業增長9.3%;重工業下降0.9%。規模工業的七大重點行業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4.65%;農副產品加工業下降13.07%;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增長13.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4.64%;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0.21%;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下降15.64%;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21.02%。耒陽市規模工業實現產銷率98.93%,比上年下降 0.51 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8.28億元,下降16.2%。出口交貨值1.72億元,下降44.1%。耒陽市規模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98.45億元,下降6.2%;實現利潤總額27.16億元,下降32.4%。產銷率達98.93%。吸納從業人員達5.25萬人。建筑業2013年全市建筑業總產值6.16億元;全市建筑業增加值2.87億元,增長3.7%。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15.3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32.35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耒陽市固定資產投資235.46億元,增長26%。其中,城鎮和非農戶固定資產投資229.50億元,增長27.4%。耒陽市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54.13億元,增長41.99%。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5.46%。其中,采礦業投資35.46億元,增長27.69%;制造業投資106.96億元,增長55.71%;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投資11.71億元,下降3.14 %。耒陽市房地產投資完成5.95億元,同比下降12.11%。商品房銷售面積19.2萬平方米,下降6.07%。國內貿易和物價耒陽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31億元,增長13.3%。其中:城市72.06億元,同比增長13.96%,鄉村10.25億元,同比增長9.18%。按行業分,批發業5.98億元,增長14.18;零售業52.58億元,增長13.35%;住宿業4.95億元,增長12.81%;餐飲業18.80億元,增長13.08%。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5%,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2.8%。分類別看,全年食品價格上漲4.3%;煙酒上漲11.7%;衣著上漲3.2%;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1.2%;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1.2%;交通和通信上漲1.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0.1%;居住下降0.1%。對外經濟和旅游2013年,全市共引進內外資產業項目123個;實際到位內外資金36.07億元。引進內資產業項目109個,實際到位資金34.38億元,其中工業項目49個,占新增項目總數的44.9%;實際利用外資8200萬美元,引進恒睿電子設備、長順建材、澤鑫電子科技等重大外資項目14個。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5765萬美元。耒陽市實現國內旅游總收入40.86億元,增長26.6%;接待游客506.72萬人次,增長25.7%。其中:過夜游客319.71萬人次,增長24.9%;一日游游客153.9萬人次,增長27.8%。財政、金融和保險耒陽市財政總收入20.22億元,下降14.2%。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4.66億元,下降4.5%。稅收收入為13.74億元,占總收入的67.96%。一般預算支出40.53億元,增長6.13%。2013年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23.70億元,增長11.09%;其中,單位存款39.74億元,居民儲蓄存款 180.65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85.45億元,增長 15.33%。其中,短期貸款為 32.03億元;中長期貸款53.09億元。耒陽市保險保費收入達30293.77萬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5029.35萬元;人身險收入15264.42萬元。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08年,全市總人口125.97萬人。其中:男性66.7萬人,女性59.27萬人;農業人口74.99萬人,非農業人口50.98萬人;常住人口109.6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4738人,出生率11.7‰;死亡人口5656人,死亡率4.49‰;人口自然增長率7.22‰。
民族
2008年,境內有漢族、苗族、侗族、蒙古族、壯族、土家族、朝鮮族、回族、滿族、瑤族、彝族、藏族、布依族、維吾爾族、納西族、白族、佤族、仡佬族、高山族、畬族、哈瓦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獨龍族,以漢族居多,漢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99.99%,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