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云簡稱縉,隸屬浙江省麗水市,是“革命老區縣”、“中國麻鴨之鄉”。位于浙南部腹地、中南部丘陵山區,麗水東北部,距杭州175公里。位于北緯28°25′-28°57′,東經119°52′-120°25′之間,東臨仙居縣,東南靠永嘉縣,南連青田縣,西接麗水市,西北界武義縣,東北依磐安縣,北與永康市毗鄰。東西寬54.6公里,南北長59.9公里,縣界全長304.4公里。總面積1503.52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為4.6平方公里。轄9鎮15鄉642個行政村。縉云縣人民政府駐五云街道黃龍路38號。
位置境域編輯縉云縣東臨仙居縣,東南靠永嘉縣,南連青田縣,西接麗水市,西北界武義縣,東北依磐安縣,北與永康市毗鄰。東西寬54.6公里,南北長59.9公里,縣界全長304.4公里。總面積1503.52公里。縣人民政府駐地五云鎮,北距杭州175公里(公路262公里)。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49年10月,行政區域重新調整劃定,至12月底,全縣轄6個區,38個鄉鎮。1958年9月,撤銷區、鄉鎮建制,以原來的區為基礎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以原來的鄉為基礎建立管理區;管理區以下設生產隊。以縣直屬區為基礎建立紅旗人民公社,轄10個管理區;以原壺鎮區為基礎建立幸福人民公社,轄8個管理區;以原來新建區為基礎建立衛星人民公社,轄6個管理區;以原盤溪區為基礎建立英雄人民公社,轄4個管理區;以原縉仙區為基礎建立紅星人民公社,轄6個管理區;以原大洋區為基礎建立上游人民公社,轄4個管理區。12月,分別改稱五云、壺鎮、新建、盤溪、縉仙、大洋人民公社,習慣稱“大公社”。1961年6—10月,貫徹中央《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撤銷“大公社”,恢復區建置;以38個管理區為基礎建立36個人民公社,習慣稱“小公社”。1962年5月,撤銷縉仙區,將所轄陳嶺公社、溪港公社、安嶺公社劃歸仙居縣,其余3個公社歸并盤溪區。同年6月,木南公社分設木栗公社、南溪公社,溶江公社分設溶溪公社、雅江公社。至此,全縣轄區4個區、35個人民公社。1978年9月,五云公社恢復為縣直屬建制鎮。1980年4月,溪南公社分設溪南公社、小筠公社;8月,城南公社分設城南公社、長坑公社。1981年2月,增設城郊區,轄原直屬公社及大洋區的方溪公社、石筧公社。3月,撤銷三合公社,建立浣溪公社、前路公社;撤銷雁嶺公社,建立雁門公社、嶺背公社;白六公社分設白六公社、括蒼公社。10月,新民公社、嶺背公社、雙溪公社、紅旗公社分別改稱白竹公社、唐市公社、雙溪口公社、舒洪公社。1982年12月,撤銷胡源公社,建立胡村公社、桃源公社;撤銷新美公社,建立兆岸公社、方川公社;仙都公社分設仙都公社、城東公社。1983年2月,壺鎮公社改為建制鎮。1984年6月,完成政社分設,撤銷公社建制,恢復鄉鎮建制。11月,城西鄉分建城西鄉、黃店鄉;雙溪口鄉分建雙溪口鄉、上周鄉;撤銷東方鄉,建立臚膛鄉、靖岳鄉。是年全縣轄5個區、2個鎮、44個鄉。1985年1月,新建鄉改為建制鎮;8月,舒洪鄉改為建制鎮。1991年,新碧鄉、前村鄉分別改為新碧、大洋兩建制鎮。1992年5月,撤區并鄉擴鎮,全縣設9個建制鎮、15個鄉,具體是:五云鎮(其中原仙都鄉部分改設仙都農村管理處)、壺鎮鎮、新建鎮、舒洪鎮、大洋鎮、東方鎮、東渡鎮、大源鎮、七里鄉、前路鄉、三溪鄉、雙溪口鄉、溶江鄉、胡源鄉、方溪鄉、石筧鄉。2008年2月,部分鄉鎮行政區調整,撤銷新碧鎮、城北鄉建制,其行政區域并入五云鎮;將新建鎮的巖沿、西巖、梅溪3個行政村劃歸五云鎮管轄。撤銷新川鄉、雙川鄉建制,其行政區域并入新建鎮。撤銷雁嶺鄉、白竹鄉建制,其行政區域并入壺鎮鎮。撤銷南溪鄉、木栗鄉建制,其行政區域并入大洋鎮。此次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后,全縣設8個建制鎮、8個鄉(包括2個農村管理處),具體是:五云鎮(包括仙都農村管理處、新碧農村管理處)、壺鎮鎮、新建鎮、舒洪鎮、大洋鎮、東方鎮、東渡鎮、大源鎮、七里鄉、前路鄉、三溪鄉、雙溪口鄉、溶江鄉、胡源鄉、方溪鄉、石筧鄉。2010年12月,全縣行政村規模調整,由644個調整為253個。
區劃詳情
2011年12月,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撤銷五云鎮建制,建立五云、新碧、仙都等3個街道辦事處,將新建鎮的宅基村、馬渡村劃歸新碧街道辦事處管轄,全縣設7個建制鎮、8個鄉,3個街道辦事處。具體是:壺鎮鎮、新建鎮、舒洪鎮、大洋鎮、東方鎮、東渡鎮、大源鎮、七里鄉、前路鄉、三溪鄉、雙溪口鄉、溶江鄉、胡源鄉、方溪鄉、石筧鄉、五云街道辦事處、新碧街道辦事處、仙都街道辦事處。地理環境編輯地形地質縉云縣地處武夷山--戴云山隆起地帶和壽昌-麗水--景寧斷裂帶的中段。地貌類型分中心、低山、丘陵、谷地四類,其中山地、丘陵約占全總面積的80%,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地勢自東向西北傾斜。山脈大致以好溪為界,東部為括蒼山脈,西部為仙霞嶺余脈。東半部群峰崛起,地勢高峻,海拔千米以上山峰343座。其中東北部為大盤山所延伸,以低中山地貌為主;東南部為括蒼山盤踞,為中山地貌,南部的大洋山主峰,海拔1500米,海拔千米以上主峰3座。北部地層陷落,構成壺鎮、新建兩塊河谷盆地。中部丘陵廣闊綿延,為仙霞嶺與括蒼山的過度地段。全境地形具東南西三面環山,北口張開呈“V”型特征。
氣候特點
全縣大部屬亞熱帶氣候 ,四季分明,溫暖濕潤,日照充足。冰雹災害主要出現在3--8月間,為全省多雹中心地帶之一。由于地勢起伏升降大,氣溫差異明顯,具有“一山四季,山前山后不同天”的垂直立體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17℃,7月平均氣溫29.2-24.5℃,極端最高溫達41.9℃,1月平均氣溫5-2.3℃,極端最低溫達-13.1℃。年平均降水量1437毫米,無霜期245天。
水文特征
全縣河流均為山溪性河流。主要有好溪、新建溪、永安溪三條,分屬甌江、錢塘江、靈江三個水系。其中好溪為縣內最大的河流,發源于磐安縣大盤山,自東北向西南斜貫穿境入麗水,干流在境內長66.11公里 ,流域面積791.8平方公里。全縣水資源豐富,年平均徑流量13.69億立米方,人均占有水資源3321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力資源總蘊藏量8.3萬千瓦,人均0.2千瓦。水和水力資源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交通運輸編輯
縉云仙都景區(01)
縉云縣內330國道、金麗溫高速公路、金溫鐵路縱貫南北,穿城而過,臺金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北到省會杭州為2.5小時路程,到上海為4小時路程,已納入上海四小時交通圈,到臺州為2.5小時。到周邊市所在地僅1—3小時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