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簡稱“靖”,位于中國華東,江蘇省長江下游北岸,襟江近海,東、西、南三面臨江,南至東南與江陰、張家港隔江相望,東與如皋相鄰,西北與泰興相連,是江蘇省新興的港口工業城市,擁有優質長江岸線54公里,水陸交通便利。靖江的地理位置“扼江海門戶,捍衛全吳”,因此叫做“靖江”,“靖”是安定太平的意思,“江”是因為它瀕臨長江,指靖江是一座江邊城邑。靖江被國務院列為對外開放地區并加入蘇錫常火炬帶,成為上海浦東開發區和蘇錫常火炬帶向蘇北輻射、延伸的重要“橋頭堡”。靖江為江蘇長江以北的一流強市,領跑蘇北各縣市。靖江是少有的江北吳語城市。靖江話屬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靖江文化屬吳文化、吳越文化,靖江人屬江浙民系。靖江特產有豬肉脯、蟹黃湯包等。 2015年3月,靖江入選國家衛生城市。
地理環境
位置
靖江位于江蘇省蘇北平原南端,泰州市南部,東南西三面環江,南與張家港市、江陰市、武進市隔江相望,東北至西北與如皋、泰興市毗連。其地理位置位于北緯31°56′-32°08,東經120°01′-120°33′之間,全市土地總面積664.76平方公里。
地勢
靖江位于下揚子三角洲蘇北平原地帶,構造上屬四級構造單元的下揚子臺褶帶的次一級構造單元──江陰、常熟穹斷褶束的一部分。境內有一獨立丘陵──孤山,余皆為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 地勢平坦,以橫港為界, 南低北高,多在黃海高程2.5~4.5米。
氣候
靖江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由于受季風環流勢力的影響,具有明顯的海洋性、季風性和過渡性氣候特點,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冷寒少雨,春秋冷暖、干濕多變。
資源
靖江地處長江下游,自然條件優越,有“蘇中小江南”的美譽。水資源總量約7.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以引長江水為主,計2.2億立方米,豐富的水資源為發展水產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長江有刀魚、鰣魚、鮰魚、河豚等稀少魚種,內河有青、草、鯉、鯽、鳊等多種魚類。地下水源約5.1億立方米,水質優良,八圩鎮地下蘊藏的優質礦泉水,日開采量可達1200噸。礦產有煤,集中于孤山周圍,已探明儲量800萬噸,長江內有適宜建筑用的江砂,其資源有待合理開發利用。全市土地分耕地、林園地、非耕地等,其中以耕地為主,利用率100%。稻、麥、油菜、大豆為主要農作物。野生植物、栽培植物種類繁多,糧食、蔬菜、花草、瓜果、藥材豐富,另有銀杏、杜仲、皂莢等珍貴稀有樹木。
行政區劃
靖江市轄1個街道、8個鎮、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省級開發區(江陰-靖江工業園區),總面積665平方公里,人口66.47萬人。
交通
京滬、同三、寧通高速公路和新長鐵路均在靖江交匯,上海、南京等中國東部重要的國際航空港距靖江僅一個半小時左右行程。靖江在中國長江三角洲經濟區中顯現出愈益重要的作用。靖江市是長江下游集公路、鐵路、水運于一體的交通樞紐城市。G2京滬、同三、寧通、寧靖鹽高速公路和新長鐵路穿城而過。新建續建碼頭泊位39個,完成貨物吞吐量7053萬噸。
旅游編輯景點有馬洲公園、岳廟、鐘樓、孤山、四眼井、魁星閣、馬洲書院、劉國鈞故居等。
孤山:孤山是靖江最早的陸地,原為海上孤島,成陸于距今約7000-250萬年。孤山與黃山(江陰)同出一脈,是天目山的余脈,也是靖江境內唯一的山。孤山寺為靖江名剎,位于靖江市區北面五六公里的孤山之巔。孤山雖然只有海拔五十余米,卻是揚州以東江北地區的唯一一座山丘,廣袤平原,一峰突起,故而頗具盛名。
岳廟:靖江岳廟為生祠岳廟,建于岳飛在世之時。河南湯陰岳廟和杭州西湖岳廟均在岳飛死后興建,因而靖江岳廟恐是天下最早的岳廟了。據《宋史》載:“但于沙洲保護百姓……渡百姓于沙上,飛以精騎二百殿,金兵不敢近。”該廟為宋式建筑,兩邊檻聯鐫刻“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飛坐像置于殿中。后殿為思
岳軒,岳飛像碑立于其中,李綱、韓世忠的詩文鑲于外壁。回廊環抱二殿,嵌有詞碑、詩碑和岳飛手書《前出師表》之石刻等。馬洲公園:位于靖江市濱江新城,新行政中心南首。設有容湖廣場、漁舟月夜、音樂噴泉、頑石涌泉、孤山釣月、綠波金沙、文化碑墻、景石疊水、九曲折橋、沙苑桃花、白鴿金橋、兒童天地、竹林挹翠、觀湖聞曲、容湖明珠等15個主景點。
鐘樓廣場:鐘樓廣場有靖江明代興建的三大文物古跡:鐘樓、四眼井、魁星閣。